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

Duddingtonia flagrans生长特性和捕食线虫活性物质的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1 引言第14-27页
    1.1 动物寄生虫病及防治概述第14页
    1.2 寄生虫病生物防治概述第14-15页
    1.3 杀线虫性真菌对寄生性线虫病的生物防治第15-20页
        1.3.1 杀线虫性真菌简述第15页
        1.3.2 内寄生性真菌第15-16页
        1.3.3 包囊和根瘤线虫寄生性真菌第16页
        1.3.4 分泌杀线虫性毒素真菌第16页
        1.3.5 捕食线虫性真菌第16-20页
    1.4 捕食性真菌代谢物的研究进展第20-25页
        1.4.1 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s)第21-22页
        1.4.2 胶原蛋白酶(collagenase)第22-23页
        1.4.3 几丁质酶(Chitinase)第23页
        1.4.4 烯醇化酶(enolase)第23-24页
        1.4.5 胞外磷酸酶第24-25页
        1.4.6 胞外蛋白酶基因工程展望第25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5-27页
2 试验一不同培养条件对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生长的影响第27-3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2.1.1 材料第27-28页
        2.1.2 方法第28-29页
    2.2 结果第29-31页
        2.2.1 p H值对D. flagrans生长影响的观察结果第29页
        2.2.2 温度对D. flagrans生长影响的观察结果第29-30页
        2.2.3 碳氮比对D. flagrans生长影响的观察结果第30-31页
        2.2.4 D. flagrans生长情况的观察结果第31页
    2.3 讨论与小结第31-33页
3 试验二影响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产孢量的营养介质筛选第33-3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3.1.1 材料第33-34页
        3.1.2 方法第34-35页
    3.2 结果第35-37页
        3.2.1 不同含水量批量培养基D. flagrans产孢结果第35-36页
        3.2.2 不同添加物大麦粒批量培养基D. flagrans产孢结果第36页
        3.2.3 不同添加物CMA固体培养基D. flagrans产孢结果第36-37页
    3.3 讨论与小结第37-39页
4 试验三捕食性真菌生长发育和捕食线虫的动态过程观察第39-5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4.1.1 材料第39-40页
        4.1.2 方法第40-41页
    4.2 结果第41-49页
        4.2.1 捕食性真菌D. flagrans厚壁孢子产生与发育过程观察结果第41-42页
        4.2.2 捕食性真菌D. flagrans分生孢子产生与发育过程观察结果第42-44页
        4.2.3 捕食性真菌D. flagrans厚壁孢子与分生孢子萌发率观察第44页
        4.2.4 捕食性真菌D. flagrans捕食特性观察结果第44-46页
        4.2.5 捕食性真菌D. flagrans捕食线虫动态过程观察结果第46-49页
    4.3 讨论与小结第49-52页
5 试验四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原生质体的标记和再生第52-6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3-56页
        5.1.1 材料第53-54页
        5.1.2 方法第54-56页
    5.2 结果第56-60页
        5.2.1 酶浓度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第56页
        5.2.2 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第56-57页
        5.2.3 菌龄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第57页
        5.2.4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第57页
        5.2.5 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第57-58页
        5.2.6 原生质体再生结果第58-60页
        5.2.7 CFDA-SE对D. flagrans原生质体标记结果第60页
    5.3 讨论与小结第60-62页
6 试验五捕食线虫性真菌胞外蛋白酶的产生和生化性质研究第62-72页
    6.1 材料和方法第62-67页
        6.1.1 材料第62-63页
        6.1.2 方法第63-67页
    6.2 结果第67-70页
        6.2.1 无菌处理后的马圆线虫L3活力观察第67页
        6.2.2 马圆线虫L3无菌鉴定第67页
        6.2.3 D. flagrans发酵液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第67-68页
        6.2.4 D. flagrans发酵液蛋白酶活性测定结果第68页
        6.2.5 D. flagrans发酵液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第68-69页
        6.2.6 D. flagrans发酵液对线虫作用结果第69页
        6.2.7 D. flagrans发酵液对角蝇蝇蛆作用结果第69-70页
    6.3 讨论与小结第70-72页
7 试验六胞外代谢酶的LTQ质谱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2-82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72-76页
        7.1.1 材料第72-73页
        7.1.2 方法第73-76页
    7.2 结果第76-80页
        7.2.1 D. flagrans发酵液SDS-PAGE电泳结果第76-77页
        7.2.2 D. flagrans胞外蛋白质的LTQ质谱鉴定结果第77-79页
        7.2.3 D. flagrans胞外蛋白质的GO功能分类第79页
        7.2.4 D. flagrans胞外蛋白质的KEGG通路分析结果第79-80页
    7.3 讨论与小结第80-82页
结论第82-84页
本课题创新点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6页
作者简介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主机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ATS系统中运行图软件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