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回归龙山》(第一到五章)翻译实践报告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翻译缘起第7-9页
    1.1 翻译背景第7页
    1.2 翻译目的及意义第7-9页
2. 翻译任务介绍第9-12页
    2.1 作者及原著介绍第9-10页
        2.1.1 作者简介第9页
        2.1.2 作品内容简介及翻译难点第9-10页
    2.2 译前准备第10页
    2.3 翻译过程第10-12页
        2.3.1 初译阶段第10-11页
        2.3.2 校对、定稿第11-12页
3. 翻译理论框架第12-15页
    3.1 功能主义目的论第12-13页
        3.1.1 目的论的概念第12页
        3.1.2 目的论的起源和发展第12-13页
    3.2 目的论的原则第13页
        3.2.1 目的原则第13页
        3.2.2 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第13页
    3.3 目的论的翻译评价标准第13-14页
    3.4 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第14-15页
4. 目的论在《回归龙山》(第一到五章)翻译实践中的运用第15-21页
    4.1 词汇层面第15-18页
        4.1.1 词的归化第15-16页
        4.1.2 转性译法第16-17页
        4.1.3 增词法第17页
        4.1.4 减词法第17-18页
    4.2 句法层面第18-21页
        4.2.1 顺译法第18页
        4.2.2 句式的归化第18页
        4.2.3 合译法第18-19页
        4.2.4 句子重构第19-21页
5. 翻译实践总结与启示第21-23页
    5.1 翻译经验与不足第21-22页
    5.2 启示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4页
附录第24-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原子力显微镜对雌激素受体表达的乳腺癌细胞膜形态特征的观察
下一篇:神经肽Urocortin2对吗啡成瘾大鼠VTA神经元放电及DA能神经传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