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巴塞尔协议Ⅲ概述 | 第10-18页 |
第一节 巴塞尔协议Ⅲ的产生 | 第10-13页 |
一、巴塞尔协议Ⅲ的产生背景及原因 | 第10-12页 |
二、巴塞尔协议Ⅲ产生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及其与巴塞尔协议Ⅰ、巴塞尔协议Ⅱ的比较 | 第13-18页 |
一、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 | 第13-16页 |
二、巴塞尔协议Ⅲ与巴塞尔协议Ⅰ、巴塞尔协议Ⅱ的比较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巴塞尔协议Ⅲ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 | 第18-29页 |
第一节 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现状 | 第18-22页 |
一、新加坡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现状 | 第18-20页 |
二、美国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现状 | 第20-21页 |
三、英国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现状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巴塞尔协议Ⅲ对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影响 | 第22-29页 |
一、巴塞尔协议Ⅲ对新加坡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影响 | 第22-25页 |
二、巴塞尔协议Ⅲ对美国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三、巴塞尔协议Ⅲ对英国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影响 | 第27-29页 |
第三节 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共性 | 第29页 |
一、加强监管措施 | 第29页 |
二、精简监管机构,避免监管真空 | 第29页 |
第三章 我国外资银行的发展状况及监管制度现状 | 第29-33页 |
第一节 我国外资银行的发展状况 | 第30-32页 |
一、我国外资银行的表内业务陷入困境 | 第30-31页 |
二、我国外资银行的表外业务欣欣向荣 | 第31页 |
三、我国外资银行的总体发展趋势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现状 | 第32-33页 |
一、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立法模式 | 第32页 |
二、我国有关外资银行组织形式的规定 | 第32页 |
三、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机构及监管内容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33-39页 |
第一节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 第34页 |
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5-39页 |
一、过分追求高监管指标 | 第35-36页 |
二、混业监管制度缺失 | 第36-37页 |
三、信息披露不足 | 第37-38页 |
四、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思考 | 第39-46页 |
第一节 以差异化的形式适当降低监管指标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采用混业监管制度 | 第40-41页 |
一、法律体系的改革 | 第40页 |
二、联席会议的改革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实施风险预警与控制措施 | 第41-42页 |
一、规定生前遗嘱措施 | 第41-42页 |
二、对外资银行业务流程外包进行风险控制 | 第42页 |
第四节 完善外资银行信息披露制度 | 第42-43页 |
第五节 完善外资银行的市场退出机制 | 第43-44页 |
第六节 整合当前关于外资银行监管的规章制度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