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19页 |
1.1 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作物光谱特征 | 第13-14页 |
1.2.2 机器视觉技术在作物长势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3 图像灰度值在作物长势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4 叶面积指数监测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5 地上部干物质量监测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2.6 叶片氮素含量监测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19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9页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9-20页 |
2.3.1 农学参数实测值的获取 | 第19页 |
2.3.2 高光谱数据的获取 | 第19-20页 |
2.4 数据分析处理 | 第20-21页 |
2.4.1 高光谱数据预处理 | 第20页 |
2.4.2 平均光谱反射率的提取 | 第20-21页 |
2.4.3 灰度图像的提取 | 第21页 |
2.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1-25页 |
2.5.1 本研究采用的植被指数 | 第21-22页 |
2.5.2 相关农学参数适用敏感波段以及植被指数 | 第22-24页 |
2.5.2.1 小麦LAI的光谱特征分析 | 第22页 |
2.5.2.2 玉米LAI光谱特征分析 | 第22-23页 |
2.5.2.3 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重的光谱特征分析 | 第23页 |
2.5.2.4 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的光谱特征 | 第23页 |
2.5.2.5 小麦叶氮含量光谱特征分析 | 第23-24页 |
2.5.3 本研究采用的模型 | 第24页 |
2.5.4 监测模型的检验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1页 |
3.1 LAI监测模型的构建 | 第25-31页 |
3.1.1 小麦LAI的高光谱监测模型 | 第25-28页 |
3.1.1.1 小麦LAI光谱参数变化 | 第25页 |
3.1.1.2 小麦LAI的相关性分析 | 第25-26页 |
3.1.1.3 小麦LAI监测模型的拟合 | 第26-27页 |
3.1.1.4 小麦LAI监测模型的检验 | 第27-28页 |
3.1.2 玉米LAI的高光谱监测模型 | 第28-31页 |
3.1.2.1 玉米LAI光谱参数变化 | 第28-29页 |
3.1.2.2 玉米LAI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页 |
3.1.2.3 玉米LAI监测模型的拟合 | 第29-30页 |
3.1.2.4 玉米LAI监测模型的检验 | 第30页 |
3.1.2.5 基于最小二乘法玉米LAI监测模型的拟合 | 第30-31页 |
3.2 地上部干物质重监测模型的拟合 | 第31-37页 |
3.2.1 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重的高光谱监测模型 | 第31-34页 |
3.2.1.1 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重光谱参数变化 | 第31-32页 |
3.2.1.2 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重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页 |
3.2.1.3 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重监测模型的拟合 | 第32-33页 |
3.2.1.4 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重监测模型的检验 | 第33-34页 |
3.2.2 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的高光谱监测模型 | 第34-37页 |
3.2.2.1 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光谱参数变化 | 第34-35页 |
3.2.2.2 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页 |
3.2.2.3 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监测模型的拟合 | 第35-36页 |
3.2.2.4 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监测模型的检验 | 第36页 |
3.2.2.5 基于最小二乘法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监测模型的拟合 | 第36-37页 |
3.3 叶氮含量的高光谱监测模型 | 第37-41页 |
3.3.1 小麦叶含氮量监测模型的拟合 | 第37-41页 |
3.3.1.1 小麦叶含氮量光谱参数变化 | 第37-38页 |
3.3.1.2 小麦叶氮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3.3.1.3 小麦叶氮含量监测模型的拟合 | 第39页 |
3.3.1.4 小麦叶氮含量监测模型的检验 | 第39-41页 |
4 讨论 | 第41-46页 |
4.1 LAI监测分析 | 第41-43页 |
4.1.1 小麦LAI监测分析 | 第41-42页 |
4.1.2 玉米LAI监测模型 | 第42-43页 |
4.2 地上部干物质重监测分析 | 第43-44页 |
4.2.1 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重监测分析 | 第43-44页 |
4.2.2 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监测分析 | 第44页 |
4.3 叶氮含量的高光谱监测分析 | 第44-46页 |
4.3.1 小麦叶氮含量监测分析 | 第44-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5.1 小麦玉米LAI监测模型 | 第46页 |
5.2 小麦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监测模型 | 第46页 |
5.3 小麦叶含氮量监测模型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