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课题来源 | 第10-15页 |
1.1.1 换向器简介 | 第10页 |
1.1.2 换向器制造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1.1.3 换向器研究开发现状 | 第11-13页 |
1.1.4 换向器入轴配合问题简介 | 第13-14页 |
1.1.5 课题来源及目的 | 第14-15页 |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入轴过盈配合的理论分析及力学计算 | 第18-22页 |
2.1 轴孔过盈配合的概念及特点 | 第18页 |
2.2 轴孔过盈配合的理论计算 | 第18-21页 |
2.2.1 换向器入轴过盈配合模型的简化 | 第18-19页 |
2.2.2 弹性变形状态下过盈配合的计算 | 第19-21页 |
2.2.3 弹性变形状态下过盈配合模型的应力解及其特点 | 第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换向器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 第22-38页 |
3.1 换向器用模塑料的室温拉伸和弯曲试验 | 第22-32页 |
3.1.1 模塑料的拉伸试验 | 第22-26页 |
3.1.2 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的关系及弯曲强度的尺寸效应 | 第26-29页 |
3.1.3 模塑料的弯曲试验 | 第29-32页 |
3.1.4 拉伸强度的确定及验证 | 第32页 |
3.2 换向器用黄铜的室温拉伸试验 | 第32-35页 |
3.2.1 试验方案 | 第33-34页 |
3.2.2 数据处理及结果 | 第34-35页 |
3.3 换向器用银铜的室温拉伸试验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换向器入轴配合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8-52页 |
4.1 接触问题概述 | 第38-39页 |
4.1.1 接触问题及其特点 | 第38页 |
4.1.2 有限元法求解接触问题的主要方法 | 第38-39页 |
4.2 有限元方法介绍 | 第39-40页 |
4.3 换向器入轴配合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0-45页 |
4.3.1 几何模型的创建及简化 | 第40-41页 |
4.3.2 网格划分 | 第41-42页 |
4.3.3 定义材料属性 | 第42页 |
4.3.4 定义网格属性 | 第42页 |
4.3.5 模型的装配和定义分析步 | 第42页 |
4.3.6 定义接触 | 第42-44页 |
4.3.7 定义边界条件和载荷 | 第44-45页 |
4.4 换向器入轴配合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45-46页 |
4.5 换向器入轴配合仿真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4.5.1 模塑料的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5.2 换向片的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4.6 衬套对换向器入轴配合的影响 | 第48-50页 |
4.6.1 带衬套换向器的研究背景 | 第48页 |
4.6.2 带衬套换向器的结构 | 第48-49页 |
4.6.3 带衬套换向器入轴配合仿真分析 | 第49-5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换向器入轴配合过盈量的优化及现场应用 | 第52-60页 |
5.1 过盈量对模塑料内孔类换向器入轴过盈配合结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5.2 过盈量对带衬套换向器入轴过盈配合结果的影响 | 第53-55页 |
5.3 带衬套换向器与模塑料内孔换向器仿真结果对比 | 第55-56页 |
5.4 换向器入轴配合过盈量的优化及现场应用 | 第56-59页 |
5.4.1 过盈量及轴孔配合公差的确定 | 第57页 |
5.4.2 过盈量优化结果的现场验证 | 第57-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