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丰发电厂钢球磨煤机建模与优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钢球磨煤机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钢球磨煤机系统建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发电用煤的研究 | 第15-21页 |
2.1 发电用煤分类 | 第15-16页 |
2.1.1 无烟煤 | 第15页 |
2.1.2 贫煤 | 第15页 |
2.1.3 烟煤 | 第15-16页 |
2.1.4 褐煤 | 第16页 |
2.2 煤的成分和分析基准 | 第16-18页 |
2.2.1 煤的元素分析 | 第16-17页 |
2.2.2 煤的工业分析 | 第17-18页 |
2.3 煤的成分基准 | 第18-20页 |
2.3.1 煤的成分基准 | 第18-19页 |
2.3.2 煤的发热量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钢球磨煤机运行原理 | 第21-32页 |
3.1 概述 | 第21-26页 |
3.1.1 钢球磨煤机的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3.1.2 钢球在筒内的运动 | 第22-26页 |
3.1.3 建模理论及方法 | 第26页 |
3.2 影响磨煤机出力的因素 | 第26-29页 |
3.2.1 煤位对磨煤机出力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2 通风量对磨煤机出力的影响 | 第28页 |
3.2.3 筒体转速对磨煤机出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4 原煤含水量对磨煤机出力的影响 | 第29页 |
3.3 影响磨煤机功率的因素 | 第29-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钢球补装球研究 | 第32-40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钢球磨损原理 | 第32-35页 |
4.2.1 冲击磨损 | 第33页 |
4.2.2 磨剥磨损 | 第33-34页 |
4.2.3 磨损总量 | 第34-35页 |
4.3 补装球 | 第35-39页 |
4.3.1 磨损量的计算 | 第35-36页 |
4.3.2 计算补球参数 | 第36-37页 |
4.3.3 补装球操作 | 第37-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钢球磨制粉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40-52页 |
5.1 钢球磨煤机控制系统 | 第40-43页 |
5.1.1 控制系统建模 | 第40-41页 |
5.1.2 常规解耦控制方案 | 第41-42页 |
5.1.3 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控制策略 | 第42-43页 |
5.2 磨煤机制粉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43-46页 |
5.2.1 磨煤机出口温度数学模型 | 第43-45页 |
5.2.2 进出口差压数学模型 | 第45-46页 |
5.2.3 入口风压的数学模型 | 第46页 |
5.3 仿真研究 | 第46-51页 |
5.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5.3.2 磨煤机数学模型仿真方框图 | 第47页 |
5.3.3 模型验证 | 第47-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6.1 结论 | 第52页 |
6.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