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地方法制论文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14-36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4-17页
    二、研究现状第17-32页
    三、研究内容第32-33页
    四、研究方法第33-36页
第一章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本体及运行考察第36-72页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概述第36-49页
        (一)生态保护红线内涵及必要性第36-45页
        (二)我国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沿革第45-47页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保护模式第47-48页
        (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理论价值第48-49页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发展与生态保护红线第49-61页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简介第50-52页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概述第52-57页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发展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关系第57-61页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61-72页
        (一)立法方面的问题第61-64页
        (二)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第64-69页
        (三)执法方面的问题第69-71页
        (四)法律监督方面的问题第71-72页
第二章 我国自然保护区设置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的理论依据及经验借鉴第72-92页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设置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之法理论证第72-76页
        (一)权利本位理论第72-73页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第73-75页
        (三)环境正义理论第75-76页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设置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之经济学支撑第76-79页
        (一)外部性理论第76-77页
        (二)公共物品理论第77-78页
        (三)生态补偿理论第78-79页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设置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之生态学基础第79-83页
        (一)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第79-80页
        (二)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理论第80-82页
        (三)生态文明理论第82-83页
    四、国外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立法之考察第83-92页
        (一)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立法之比较第83-87页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设计之借鉴第87-92页
第三章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之实体设计第92-122页
    一、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立法之指导思想和原则第92-98页
        (一)立法的指导思想第92-94页
        (二)立法的原则第94-98页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之立法设计第98-100页
        (一)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体系第98页
        (二)现行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立法之修订第98-100页
    三、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之主要内容第100-122页
        (一)管理体制及部门职责第100-105页
        (二)建立社区共管制度,强化公众参与第105-108页
        (三)资源投入方式模式第108-110页
        (四)生态修复与生态补偿机制第110-112页
        (五)生态服务型经济模式第112-118页
        (六)宽领域监督机制第118-119页
        (七)评价考核机制第119-122页
第四章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之程序设计第122-132页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之设立与变更第122-127页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程序第122-124页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和保护方法的调整第124-125页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区域、功能区划的变更第125-127页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之执法与经营第127-129页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执法主体第127-128页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经营主体第128-129页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之管理与监督第129-132页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的定期评价第129-130页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内经营活动的监管制度第130-132页
第五章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衍生问题分析第132-152页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衍生问题第132-138页
        (一)地区发展问题第132-134页
        (二)利益冲突问题第134-138页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衍生问题之成因第138-143页
        (一)经济根源第138-139页
        (二)社会根源第139-141页
        (三)制度根源第141-143页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衍生问题之影响第143-144页
        (一)对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143-144页
        (二)对自然保护区立法与实践的影响第144页
    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利益主体之博弈第144-152页
        (一)居民与居民间的博弈第145-148页
        (二)政府与居民间的博弈第148-152页
结论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3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63-165页
后记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GRP-LB和PGRP-SB基因在橘小实蝇免疫及肠道微生物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新中国建国十七年重点大学政策演变与启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