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2 馈线自动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馈线自动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馈线自动化发展 | 第10-11页 |
1.2.3 国内馈线自动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国内馈线自动化系统具有的问题 | 第13-14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新河县馈线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 | 第16-24页 |
2.1 新河县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建设现状 | 第16-17页 |
2.2 总体结构设计 | 第17-18页 |
2.3 馈线自动化模式设计 | 第18-20页 |
2.3.1 基于主站的馈线自动化模式 | 第19页 |
2.3.2 就地式馈线自动化模式 | 第19-20页 |
2.3.3 主站式、就地式相结合馈线自动化模式设计 | 第20页 |
2.4 馈线自动化系统通讯方案设计 | 第20-23页 |
2.4.1 馈线自动化通讯方式 | 第20-22页 |
2.4.2 馈线自动化通讯规约的选择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关键设备选型与关键技术研究 | 第24-41页 |
3.1 开关设备的选型 | 第24-25页 |
3.2 馈线终端单元选型 | 第25-32页 |
3.2.1 整体结构 | 第25-26页 |
3.2.2 微机综合保护单元 | 第26-28页 |
3.2.3 永磁机构驱动器 | 第28-29页 |
3.2.4 GPRS通讯加密模块 | 第29-32页 |
3.3 FTU供电技术研究 | 第32页 |
3.4 馈线自动化系统保护逻辑研究 | 第32-40页 |
3.4.1 三段式电流保护 | 第33页 |
3.4.2 后加速保护 | 第33-34页 |
3.4.3 两段零序过流保护(I段,II段) | 第34页 |
3.4.4 零序过压保护 | 第34页 |
3.4.5 失压分闸保护 | 第34-35页 |
3.4.6 失压型重合闸保护 | 第35-36页 |
3.4.7 过流型重合闸保护 | 第36页 |
3.4.8 联络开关失压自投保护 | 第36-37页 |
3.4.9 联络开关两侧有压闭锁自投保护 | 第37-38页 |
3.4.10 合环运行保护逻辑 | 第38页 |
3.4.11 瞬压闭锁合闸保护 | 第38-39页 |
3.4.12 闭锁分闸保护 | 第39-40页 |
3.4.13 闭锁合闸保护 | 第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馈线自动化系统在新河县馈线自动化改造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 第41-49页 |
4.1 新河镇馈线自动化系统改造项目概况 | 第41页 |
4.2 新河地区馈线自动化系统应用分析 | 第41-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