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系统人脸识别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3页 |
1.1 人脸识别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人脸识别的优势与难点 | 第11页 |
1.2.1 人脸识别的优势 | 第11页 |
1.2.2 人脸识别的难点 | 第11页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人脸识别相关技术概述 | 第13-27页 |
2.1 人脸检测简述 | 第13-17页 |
2.1.1 基于统计学习的人脸检测 | 第13-15页 |
2.1.2 基于肤色特征的人脸检测 | 第15-17页 |
2.2 图像预处理简述 | 第17-19页 |
2.2.1 图像的几何变换 | 第17-18页 |
2.2.2 图像的归一化 | 第18页 |
2.2.3 图像的增强 | 第18-19页 |
2.3 人脸识别简述 | 第19-20页 |
2.3.1 二维人脸识别算法 | 第19-20页 |
2.3.2 三维人脸识别算法 | 第20页 |
2.4 Viola-Jones人脸检测算法 | 第20-24页 |
2.4.1 AdaBoosting算法 | 第20-21页 |
2.4.2 Haar分类器 | 第21-22页 |
2.4.3 Viola-Jones分类算法的应用 | 第22-24页 |
2.5 人脸识别算法-PCA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人脸识别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平台 | 第27-39页 |
3.1 系统硬件平台 | 第27-31页 |
3.1.1 ARM处理器介绍 | 第27-28页 |
3.1.2 Tiny6410开发板 | 第28-29页 |
3.1.3 搭建宿主机开发环境 | 第29-31页 |
3.2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 | 第31-35页 |
3.2.1 引导程序Bootloader | 第31-32页 |
3.2.2 配置U-boot | 第32页 |
3.2.3 Linux内核 | 第32-33页 |
3.2.4 根文件系统 | 第33-35页 |
3.3 USB设备驱动的移植 | 第35-38页 |
3.3.1 USB摄像头驱动移植 | 第35-37页 |
3.3.2 USB无线网卡的配置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9-49页 |
4.1 Qt图形库的安装与配置 | 第39-41页 |
4.1.1 Qt简介 | 第39-40页 |
4.1.2 安装桌面版QT | 第40-41页 |
4.2 OpenCV库的安装与配置 | 第41-43页 |
4.2.1 OpenCV简介 | 第41页 |
4.2.2 编译安装OpenCV | 第41-42页 |
4.2.3 配置OpenCV | 第42-43页 |
4.3 基于Qt的网络编程 | 第43-48页 |
4.3.1 网络协议简介 | 第43-44页 |
4.3.2 Qt网络编程的类 | 第44页 |
4.3.3 服务器端程序的编写 | 第44-46页 |
4.3.4 客户端程序的编写 | 第46-48页 |
本章总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系统各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 第49-63页 |
5.1 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49-52页 |
5.1.1 视频设备驱动 | 第49-50页 |
5.1.2 摄像头采集图像过程 | 第50页 |
5.1.3 人脸检测模块 | 第50-51页 |
5.1.4 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 | 第51-52页 |
5.2 人脸识别模块 | 第52-55页 |
5.2.1 人脸识别中特征脸的应用 | 第52-53页 |
5.2.2 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人脸识别 | 第53-54页 |
5.2.3 人脸识别 | 第54-55页 |
5.3 人脸识别在开发板上的实现 | 第55-57页 |
5.4 基于WiFi AP功能的通信 | 第57-62页 |
5.4.1 Wi-Fi技术简介 | 第57-58页 |
5.4.2 应用WiFiAP功能 | 第58-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3页 |
6.2 课题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