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崧舟的诗化语文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王崧舟“诗化语文”概说 | 第14-25页 |
第一节“诗化语文”的内涵 | 第14-15页 |
一、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的提出 | 第14-15页 |
二、王崧舟“诗化语文”的内涵 | 第15页 |
第二节 王崧舟诗化语文的特点 | 第15-25页 |
一、诗化语文的起点:文本细读的“通”“透”“化” | 第15-17页 |
二、诗化语文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诗意呈现 | 第17-23页 |
三、诗化语文的归宿:学生生命的自由成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王崧舟语文课堂的“诗化” | 第25-32页 |
第一节 巧妙设问,启发智慧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品析词语,感悟情感 | 第26-28页 |
第三节 一唱三叹,声情并茂 | 第28-29页 |
第四节 想象写话,情由境生 | 第29-30页 |
第五节 诗意书画,笔笔关情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王崧舟诗化语文的价值和反思 | 第32-41页 |
第一节 王崧舟诗化语文的价值 | 第32-36页 |
一、声援语文学科性质的确证 | 第32-33页 |
二、促进师生的诗意成长 | 第33-34页 |
三、追求民族文化的传承 | 第34-36页 |
第二节 王崧舟诗化语文的反思 | 第36-41页 |
一、特级教师可以模仿,但不能复制 | 第36-37页 |
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 第37-38页 |
三、孤独沉潜是必由之路 | 第38-39页 |
四、人课合一“烹”出“三味”好课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