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Cs-P酸碱双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催化合成丙烯酸甲酯工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4-39页
    1.1 丙烯酸甲酯简介第14-17页
        1.1.1 丙烯酸甲酯的性质第14-15页
        1.1.2 丙烯酸甲酯的应用第15页
        1.1.3 丙烯酸甲酯的市场前景第15-17页
    1.2 丙烯酸甲酯的合成路线第17-24页
        1.2.1 氰乙醇法第17-18页
        1.2.2 乙炔羰基化法第18-19页
        1.2.3 丙烯腈水解法第19-20页
        1.2.4 乙烯法第20页
        1.2.5 烯酮法第20-21页
        1.2.6 丙烯氧化法第21-22页
        1.2.7 丙烷选择氧化法第22-23页
        1.2.8 醋酸-甲醛法第23-24页
    1.3 酸碱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4-33页
        1.3.1 酸碱理论第24-28页
        1.3.2 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8-30页
        1.3.3 固体碱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30-32页
        1.3.4 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32-33页
    1.4 羟醛缩合反应机理第33-35页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5-37页
        1.5.1 研究背景第35-36页
        1.5.2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36-37页
        1.5.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第37页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7-39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9-48页
    2.1 试剂和仪器第39-40页
        2.1.1 试剂与原料第39-40页
        2.1.2 仪器与设备第40页
    2.2 催化剂的制备第40-43页
        2.2.1 载体的制备第41页
        2.2.2 Cs和P系催化剂的制备第41-42页
        2.2.3 Cs-P/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第42页
        2.2.4 Cs-P-M/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第42-43页
        2.2.5 催化剂的工程放大与性能评价第43页
    2.3 催化剂的表征第43-45页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第43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3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3-44页
        2.3.4 比表面积孔结构的测定第44页
        2.3.5 热重-差热分析(TG-DTA)第44页
        2.3.6 红外表征第44页
        2.3.7 酸碱特性表征第44页
        2.3.8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44-45页
    2.4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及分析方法第45-48页
        2.4.1 催化剂的评价装置第45页
        2.4.2 分析方法第45-48页
第3章 磷酸铯盐热稳定性研究第48-59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磷酸氢二铵和铯盐的热分析第48-50页
        3.2.1 磷酸氢二铵的热重分析第48-49页
        3.2.2 硝酸铯和碳酸铯的热重分析第49-50页
    3.3 碳酸铯-磷酸氢二铵的热分析第50-55页
    3.4 硝酸铯-磷酸氢二铵的热分析第55-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Cs-P/γ-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与催化性能评价第59-96页
    4.1 引言第59页
    4.2 Cs/γ-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与催化性能评价第59-64页
        4.2.1 XRD分析第59-60页
        4.2.2 催化剂的表面积和孔结构表征第60-61页
        4.2.3 红外光谱分析第61-62页
        4.2.4 催化剂的酸碱特性第62-63页
        4.2.5 Cs/γ-Al_2O_3催化剂的性能评价第63-64页
    4.3 P/γ-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与催化性能评价第64-68页
        4.3.1 XRD分析第64-65页
        4.3.2 催化剂的表面积和孔结构表征第65-66页
        4.3.3 红外光谱分析第66页
        4.3.4 催化剂的酸碱特性第66-68页
        4.3.5 P/γ-Al2_O_3催化剂的性能评价第68页
    4.4 Cs-P/γ-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与催化性能评价第68-87页
        4.4.1 Cs-P/γ-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第69-78页
            4.4.1.1 XRD分析第69页
            4.4.1.2 TG/DTA分析第69-71页
            4.4.1.3 XPS分析第71-72页
            4.4.1.4 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表征第72-75页
            4.4.1.5 Cs-P/γ-Al_2O_3催化剂的表面积和孔结构表征第75-76页
            4.4.1.6 红外光谱分析第76页
            4.4.1.7 Cs-P/γ-Al_2O_3催化剂的酸碱特性第76-78页
        4.4.2 Cs-P/γ-Al_2O_3制备条件的优化第78-82页
            4.4.2.1 P负载量第78-79页
            4.4.2.2 焙烧温度的影响第79-80页
            4.4.2.3 载体的影响第80-81页
            4.4.2.4 Cs源的影响第81-82页
        4.4.3 Cs-P/γ-Al_2O_3催化剂的反应条件的优化第82-87页
            4.4.3.1 响应面实验设计分析第82-85页
            4.4.3.2 模型验证第85页
            4.4.3.3 响应面分析第85-87页
            4.4.3.4 最优参数确定与检验第87页
    4.5 动力学研究第87-93页
        4.5.1 理论依据第87-89页
        4.5.2 外扩散的消除第89页
        4.5.3 内扩散的消除第89-90页
        4.5.4 微观动力学方程第90-93页
    4.6 酸碱催化机理第93页
    4.7 催化剂稳定性评价第93-95页
    4.8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5章 Cs-P-M/γ-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和催化性能评价第96-120页
    5.1 引言第96页
    5.2 过渡金属氧化物对Cs-P-M/γ-Al_2O_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96-104页
        5.2.1 XRD分析第96-97页
        5.2.2 SEM和TEM形貌分析第97-99页
        5.2.3 比表面和孔结构的表征第99-100页
        5.2.4 催化剂的酸碱性表征第100-102页
        5.2.5 Cs-P-M/γ-Al_2O_3催化剂的性能评价第102-104页
    5.3 Cs-P-W/γ-Al_2O_3催化剂的热稳定性第104-111页
    5.4 Cs-P-W/γ-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与性能评价第111-117页
        5.4.1 W负载量的影响第111-114页
        5.4.2 焙烧温度的影响第114-117页
        5.4.3 载体的影响第117页
    5.5 长周期催化性能评价第117-119页
    5.6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6章 催化剂的工程放大第120-127页
    6.1 引言第120页
    6.2 载体的放大第120-121页
    6.3 催化剂的放大制备第121-123页
        6.3.1 Cs-P-W/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步骤第121-122页
        6.3.2 Cs-P-W/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条件的改进第122-123页
    6.4 移动床反应装置第123-124页
    6.5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124-126页
        6.5.1 催化剂的移动平稳性的考察第124-125页
        6.5.2 催化性能评价第125-126页
    6.6 小结第126-127页
第7章结论与展望第127-129页
    7.1 主要结论第127-128页
    7.2 创新点第128页
    7.3 展望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0页
附录第140页
    个人简历第140页
    博士学习期间研究成果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钨化合物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网络入侵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