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纳米材料的概述 | 第14-15页 |
1.3 氧化钨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26页 |
1.3.1 氧化钨的晶体结构 | 第15-18页 |
1.3.2 氧化钨的物理性质 | 第18页 |
1.3.3 氧化钨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8-21页 |
1.3.3.1 液相法 | 第18-19页 |
1.3.3.2 气相法 | 第19-21页 |
1.3.4 氧化钨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21-25页 |
1.3.4.1 电致变色器件 | 第21-22页 |
1.3.4.2 光催化剂 | 第22-23页 |
1.3.4.3 气体传感器 | 第23-25页 |
1.3.5 氧化钨纳米材料的复合 | 第25-26页 |
1.4 硫化钨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6-33页 |
1.4.1 硫化钨的结构及物理特性 | 第27-29页 |
1.4.2 硫化钨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29-31页 |
1.4.2.1 机械剥离 | 第29页 |
1.4.2.2 液体剥离 | 第29-30页 |
1.4.2.3 化学气象沉积(CVD) | 第30-31页 |
1.4.2.4 水热法合成 | 第31页 |
1.4.3 硫化钨纳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 第31-33页 |
1.4.3.1 电学器件 | 第31页 |
1.4.3.2 电催化性能 | 第31-32页 |
1.4.3.3 光催化性能 | 第32页 |
1.4.3.4 锂离子电池 | 第32-33页 |
1.4.4 硫化钨纳米材料的复合 | 第33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2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35-42页 |
2.1 实验设备及原料 | 第35-3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2.3 测试仪器及表征方法 | 第36-38页 |
2.3.1 XRD物相分析 | 第36页 |
2.3.2 微观形貌分析 | 第36-37页 |
2.3.3 元素价态分析 | 第37页 |
2.3.4 拉曼光谱分析 | 第37页 |
2.3.5 光致发光光谱分析 | 第37页 |
2.3.6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37页 |
2.3.7 氧缺陷含量分析 | 第37页 |
2.3.8 比表面积的测定 | 第37-38页 |
2.4 性能测试方法 | 第38-42页 |
2.4.1 湿敏性能测试 | 第38-39页 |
2.4.2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9-41页 |
2.4.2.1 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 | 第39页 |
2.4.2.2 光催化降解重金属盐 | 第39-40页 |
2.4.2.3 光催化降解细菌 | 第40页 |
2.4.2.4 光电测试 | 第40页 |
2.4.2.5 活性基团猝灭实验 | 第40-41页 |
2.4.3 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 | 第41-42页 |
第3章 氧化钨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2-67页 |
3.1 前言 | 第42页 |
3.2 实验样品方案 | 第42-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65页 |
3.3.1 形貌、组成与结构 | 第43-48页 |
3.3.2 生长机理 | 第48页 |
3.3.3 湿敏性能 | 第48-58页 |
3.3.4 光催化性能 | 第58-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4章 氧化钨/碳纤维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67-83页 |
4.1 前言 | 第67页 |
4.2 实验方案 | 第67-6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8-82页 |
4.3.1 形貌、组成与结构 | 第68-75页 |
4.3.2 生长机理 | 第75-76页 |
4.3.3 光催化性能 | 第76-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5章 硫化钨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83-101页 |
5.1 前言 | 第83页 |
5.2 实验方案 | 第83-8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4-99页 |
5.3.1 形貌、组成与结构 | 第84-95页 |
5.3.2 生长机理 | 第95-97页 |
5.3.3 电化学性能 | 第97-9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6章 硫化钨/碳纤维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101-118页 |
6.1 前言 | 第101页 |
6.2 实验方案 | 第101-103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7页 |
6.3.1 形貌、组成与结构 | 第103-105页 |
6.3.2 生长机理 | 第105-106页 |
6.3.3 光催化性能 | 第106-11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18-121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8-119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19-120页 |
7.3 展望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41页 |
附录 | 第141-143页 |
1.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1-143页 |
2. 博士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 第143页 |
3. 博士学习期间获得的荣誉和奖励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