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半导体三极管(晶体管)论文--晶体管:按性能分论文

毫米波亚毫米波段InP HBT特性及模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HBT研究现状与制造材料第11-14页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第14-15页
第二章 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器件原理第15-24页
    2.1 BJT概述第15-18页
        2.1.1 PN结原理第15-16页
        2.1.2 BJT原理第16-18页
    2.2 异质结概述第18-23页
        2.2.1 HBT原理第19-21页
        2.2.2 HBT频率特性第21-22页
        2.2.3 HBT器件效应第22-23页
    2.3 HBT原理总结第23-24页
第三章 HBT器件模型第24-39页
    3.1 简单BJT模型第24-27页
        3.1.1 EM模型第24-25页
        3.1.2 GP模型第25-27页
    3.2 高级BJT模型第27-31页
        3.2.1 VBIC模型第27-29页
        3.2.2 HICUM模型第29-31页
    3.3 AgilentHBT模型第31-37页
        3.3.1 DC模型第32-33页
        3.3.2 耗尽电荷电容模型第33-35页
        3.3.3 渡越时间模型第35-36页
        3.3.4 自热效应模型第36-37页
    3.4 模型总结第37-39页
第四章 InP HBT建模与对比分析第39-48页
    4.1 InP HBT建模面临的挑战第39页
    4.2 测试及去嵌第39-42页
        4.2.1 测试第39-40页
        4.2.2 去嵌第40-42页
    4.3 大信号模型比较第42-47页
        4.3.1 DC曲线比较第43-44页
        4.3.2 渡越时间曲线比较第44-47页
    4.4 模型比较总结第47-48页
第五章 毫米波亚毫米波段InP HBT建模第48-68页
    5.1 直流参数提取第48-51页
        5.1.1 正向Gummel参数提取第48-50页
        5.1.2 反向Gummel参数提取第50页
        5.1.3 I-V输出特性参数提取第50-51页
    5.2 耗尽电荷参数提取第51-53页
    5.3 RF参数提取第53-60页
    5.4 器件稳定性分析第60-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6.1 总结第68页
    6.2 展望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率连续F类功率放大器及SIW背腔阵列天线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蓄电池密封圈装配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