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序论 | 第8-9页 |
第一章 我国婚恋网站行业分析 | 第9-10页 |
一、婚恋网站在我国兴起的背景 | 第9页 |
二、婚恋网站的功能及便利性 | 第9页 |
三、婚恋网站的有偿服务种类 | 第9-10页 |
(一)线上增值服务 | 第9-10页 |
(二)线下活动 | 第10页 |
(三)高端VIP个性化猎婚服务 | 第10页 |
第二章 当前我国婚恋网站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一、针对婚介机构的立法滞后,行业标准法律效力较低,执行困难 | 第11页 |
二、婚介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登记部门不统一 | 第11页 |
三、开设婚介所门槛较低,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 | 第11-12页 |
四、“实名制”审核把关“不实”,“婚托”等骗子频频出现 | 第12页 |
第三章 婚恋网站服务合同的性质和特征 | 第12-13页 |
一、婚恋网站服务合同的性质界定 | 第12-13页 |
二、婚恋网站服务合同的特征 | 第13页 |
(一)婚恋网站服务合同具有专属性 | 第13页 |
(二)婚恋网站服务合同目的实现的不确定性 | 第13页 |
(三)婚恋网站服务合同的格式性 | 第13页 |
第四章 婚恋网站作为居间人所应承担的义务 | 第13-16页 |
一、如实报告义务 | 第13-14页 |
(一)如实报告义务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14页 |
二、谨慎审查义务 | 第14-16页 |
(一)基于公平原则应包含谨慎审查义务 | 第14-15页 |
(二)谨慎审查义务符合经济分析法学派的成本效益理论 | 第15-16页 |
(三)保密义务 | 第16页 |
(四)提示义务 | 第16页 |
第五章 美国婚恋交友网站、日本婚介机构的管理模式 | 第16-18页 |
一、美国婚恋交友网站的管理模式 | 第16-17页 |
(一)美国婚恋交友网站的服务类型 | 第16-17页 |
(二)美国婚恋网站的犯罪预防 | 第17页 |
二、日本婚介机构“结婚相谈所”的管理模式 | 第17-18页 |
(一)日本婚介机构“结婚相谈所”的经营模式 | 第17页 |
(二)日本结婚相谈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17-18页 |
第六章 对我国婚恋网站法律规制的建设性意见 | 第18-21页 |
一、明确婚恋网站的管理主体 | 第18页 |
二、明确婚恋网站婚姻居间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 | 第18页 |
三、立法明确婚恋网站在婚介居间合同中的如实告知义务和谨慎审查义务 | 第18-19页 |
四、婚恋网站违反法定义务的救济形式 | 第19页 |
五、充分发挥婚介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19-21页 |
结论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3页 |
致谢 | 第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