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研究--以余姚部分农村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第12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页
        1.3.2 研究内容第12页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及难点第12-14页
        1.4.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2 创新点与难点第13-14页
2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理论概述第14-19页
    2.1 农村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第14-16页
        2.1.1 协商民主的含义第14页
        2.1.2 农村协商民主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第14-16页
    2.2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基本内涵第16-17页
        2.2.1 制度化的含义第16页
        2.2.2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基本概念及功能第16-17页
    2.3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对提升基层自治能力的作用第17-19页
        2.3.1 深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第17-18页
        2.3.2 健全农村议事规则第18页
        2.3.3 保障村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第18-19页
3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现状与样本分析第19-25页
    3.1 农村协商民主发展的实然状况第19-20页
        3.1.1 协商主体不断拓展第19页
        3.1.2 协商内容逐渐深化第19页
        3.1.3 协商载体日趋多样第19-20页
    3.2 余姚市部分农村探索协商民主的制度实践第20-25页
        3.2.1 泗门镇谢家路村“阳光村务八步法”第20-21页
        3.2.2 鹿亭乡晓云村“圆桌议事”制度第21-22页
        3.2.3 凤山街道永丰村“四式议事”制度第22-23页
        3.2.4 上述农村的制度化成就简评第23-25页
4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所面临的瓶颈第25-31页
    4.1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第25-27页
        4.1.1 制度设计者综合素质不高第25页
        4.1.2 制度运行不够规范第25-26页
        4.1.3 程序设置欠缺科学第26-27页
    4.2 制约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的若干因素第27-31页
        4.2.1 对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及制度化必要性的认知程度不够第27-28页
        4.2.2 协商民主制度化缺乏平台支撑第28页
        4.2.3 协商民主制度化过程中“三化”建设力度不大第28-31页
5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的路径第31-37页
    5.1 加快提升协商主体对协商民主制度的认知第31-32页
        5.1.1 培育村民对协商民主制度的认同感第31页
        5.1.2 提升村民运用协商民主制度的能力第31-32页
    5.2 加强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过程中的“三化”建设第32-34页
        5.2.1 加强农村协商民主制度法制化建设第32-33页
        5.2.2 加强农村协商民主制度程序化建设第33页
        5.2.3 加强农村协商民主制度规范化建设第33-34页
    5.3 为实现制度化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第34-36页
        5.3.1 持续推进传统协商模式的新发展第34-35页
        5.3.2 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协商新路子第35-36页
    5.4 实现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与时俱进第36-37页
        5.4.1 保持制度化的稳定性第36页
        5.4.2 实现制度化的动态化过程第36-37页
6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佐摩喀的弘化寺:一座汉藏边界敕建寺院的兴衰
下一篇:关于Duffing非线性振动方程渐近解最优性的公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