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校地融合型图书馆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北仑图书馆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1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第11页
    1.2 论文选题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1-12页
        1.2.2 选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3-14页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第16-20页
    2.1 相关概念阐述第16-17页
        2.1.1 校地融合型图书馆第16页
        2.1.2 公共文化服务第16页
        2.1.3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第16-17页
    2.2 相关理论分析第17-20页
        2.2.1 公共产品理论及其在本文中的应用第17-18页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在本文中的应用第18页
        2.2.3 图书馆学五定律及其在本文中的运用第18-20页
3 图书馆校地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20-24页
    3.1 校地共建共享的必要性第20-22页
        3.1.1 校地共建是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第20页
        3.1.2 校地共建是深化地方图书馆读者服务能力的需要第20-21页
        3.1.3 校地共建是提供信息多元化和多样性的需要第21页
        3.1.4 校地共建是新形势下文化民生发展的需要第21-22页
    3.2 校地共建共享的可行性第22-24页
        3.2.1 国家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是共建可行的前提第22页
        3.2.2 高校馆数字信息与专业人才是共建可行的资源保障第22页
        3.2.3 图书馆数字化和综合化发展是共建可行的技术保障第22-24页
4 北仑图书馆校地融合模式的实践第24-36页
    4.1 “校地融合”运作模式第24-27页
        4.1.1 统一机构设置第24-25页
        4.1.2 统一制度管理第25页
        4.1.3 统一资源建设管理第25-26页
        4.1.4 统一物业管理和保障第26页
        4.1.5 联动共享创新服务第26-27页
    4.2 整体成效第27-34页
        4.2.1 经济效益第27页
        4.2.2 社会效益第27-30页
        4.2.3 文化效益第30-34页
    4.3 校地融合型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第34-36页
        4.3.1 尚未形成成熟的管理协调机制第34页
        4.3.2 经费来源与资源采购渠道不一第34-35页
        4.3.3 馆员素质与服务理念的差异第35-36页
5 校地融合型图书馆深化发展的对策第36-40页
    5.1 创新管理体制第36-37页
        5.1.1 健全管委会合理运行机制第36-37页
        5.1.2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治理第37页
    5.2 创新运作机制第37-38页
        5.2.1 合理统筹经费收支第37-38页
        5.2.2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第38页
    5.3 提升服务水平第38-40页
        5.3.1 提升馆员服务理念和工作效率第38-39页
        5.3.2 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第39-40页
6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光谱图像异常目标检测及光谱成像在伪装评估方面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多波段彩色夜视对比度增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