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情绪与情感论文

表情操控对普通人群及轻度抑郁者情绪体验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19页
第二章 理论综述第19-41页
    1 面部反馈假说及对情绪认知的调节作用第19-25页
        1.1 面部反馈假说的提出第19-23页
        1.2 不同版本的面部反馈假说第23-25页
    2 面部反馈调节情绪认知的内在过程研究第25-31页
        2.1 生成-测试模型第26-27页
        2.2 反向模仿模型第27-29页
        2.3 伴随“假想”回路的反向模仿模型第29-30页
        2.4 无中介的共鸣模型第30-31页
    3 面部反馈假说的理论争议与应用局限第31-34页
        3.1 面部表情对情绪认知的调节作用存在争议第31-32页
        3.2 未考虑个体差异因素第32-33页
        3.3 研究在方法和临床应用上存在不足第33-34页
    4 面部反馈调节作用在特殊病人中的临床应用第34-38页
    5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第38-41页
第三章 面部表情操控对普通人群情绪体验的影响作用第41-52页
    1 实验一 面部表情操控对普通人群负性情绪的影响作用第43-46页
        1.1 实验目的第43页
        1.2 方法第43-44页
        1.3 结果第44-45页
        1.4 讨论第45-46页
    2 实验二 面部表情操控对普通人群正性情绪的影响作用第46-50页
        2.1 实验目的第46页
        2.2 方法第46-48页
        2.3 结果第48-49页
        2.4 讨论第49-50页
    3 讨论:表情操控对正性和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第50-52页
第四章 面部表情调节情绪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第52-68页
    1 实验三 先前情绪对面部表情操控作用的影响第52-59页
        1.1 实验目的第53页
        1.2 方法第53-54页
        1.3 实验程序第54-56页
        1.4 实验结果第56-58页
        1.5 讨论第58-59页
    2 实验四 情绪感染能力对面部表情抑制作用的影响第59-64页
        2.1 实验目的第60页
        2.2 方法第60页
        2.3 实验流程第60-62页
        2.4 结果第62-63页
        2.5 讨论第63-64页
    3 讨论:面部反馈调节假说的影响因素第64-68页
第五章 不同面部表情调节情绪体验的认知神经基础研究第68-93页
    1 实验五 不同微笑条件下表情操控对普通人群情绪体验的影响第70-79页
        1.1 实验目的第70页
        1.2 方法第70-73页
        1.3 数据记录与分析第73-77页
        1.4 讨论第77-79页
    2 实验六 不同微笑条件下表情操控对轻度抑郁患者情绪体验的影响第79-93页
        2.1 实验目的第80页
        2.2 方法第80-82页
        2.3 数据记录与分析第82-87页
        2.4 讨论第87-93页
第六章 面部表情训练对轻度抑郁者的临床干预研究第93-104页
    1 实验七 面部反馈训练在轻度抑郁患者团体辅导中的应用第94-104页
        1.1 实验目的第94-95页
        1.2 方法第95-99页
        1.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9-101页
        1.4 讨论第101-104页
第七章 总讨论第104-112页
    1 面部表情反馈的内在机制探索第104-107页
    2 表情操控:从理论到临床第107-109页
    3 表情训练在轻度抑郁干预中的临床应用第109-112页
第八章 结论第112-113页
第九章 本研究的创新、不足和展望第113-117页
    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13-114页
    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114-117页
        2.1 理论方面:对面部模仿的情绪性成分进行进一步研究第114-115页
        2.2 应用方面:表情操控在治疗情绪障碍方面的应用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40页
附录1 实验四中修订的情绪感染量表中文版第140-141页
附录2 实验六、七中使用的筛查表和评估表第141-148页
附录3 实验七中采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时所使用的家庭作业第148-151页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151-152页
后记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内模态直线超声电机结构设计及驱动方法研究
下一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强制仲裁管辖权问题研究--以中菲南海强制仲裁为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