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3-20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 第13-17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3-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17-20页 |
一、研究对象和目标 | 第17页 |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20页 |
第一章 语文课前演讲的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实践现状 | 第20-32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22-26页 |
第三节 实践现状 | 第26-32页 |
第二章 语文课前演讲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32-44页 |
第一节 听说心理学与课前演讲 | 第32-36页 |
一、听话心理及其能力要素 | 第32-33页 |
二、说话心理及其能力要素 | 第33-34页 |
三、听说心理对研究的启示 | 第34-36页 |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课前演讲 | 第36-38页 |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 第36页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研究的启示 | 第36-38页 |
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与课前演讲 | 第38-41页 |
一、学习动机理论概述 | 第38页 |
二、学习动机理论对研究的启示 | 第38-41页 |
第四节 学习共同体理论与课前演讲 | 第41-44页 |
一、学习共同体理论概述 | 第41页 |
二、学习共同体理论对研究的启示 | 第41-44页 |
第三章 语文课前演讲实践价值功能与操作原则 | 第44-51页 |
第一节 语文课前演讲实践价值功能的体认 | 第44-49页 |
一、学生层面的价值功能 | 第44-47页 |
二、教师层面的价值功能 | 第47-48页 |
三、学科、课堂层面的价值功能 | 第48-49页 |
第二节 语文课前演讲操作原则 | 第49-51页 |
一、主体性原则 | 第49页 |
二、系统性原则 | 第49-50页 |
三、鼓励性原则 | 第50页 |
四、灵活性原则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基于现状的高中语文课前演讲策略初探 | 第51-58页 |
第一节 增强学生主动参与 | 第51-54页 |
第二节 充分重视学情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完善评价机制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