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信号处理论文

数字助听器中回声消除算法的研究及改进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助听器的发展历史第9-10页
    1.3 数字助听器的理论基础第10-11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语音信号基础理论第13-23页
    2.1 语音的产生和语音基本特性第13-16页
        2.1.1 人类的发声原理第13-14页
        2.1.2 人类的听觉原理第14-15页
        2.1.3 语音的基本特性第15-16页
    2.2 语音信号数学模型第16-20页
        2.2.1 激励模型第17-18页
        2.2.2 声道模型第18-19页
        2.2.3 辐射模型第19-20页
    2.3 语音信号的数学分析第20-22页
        2.3.1 时域分析第20-21页
        2.3.2 频域分析第21-22页
    2.4 本章总结第22-23页
第三章 数字助听器中的核心算法第23-38页
    3.1 回声消除算法第23-31页
        3.1.1 声反馈产生的原因第23-24页
        3.1.2 回声消除算法第24-26页
        3.1.3 常用算法分析第26-28页
        3.1.4 各算法性能比较第28-31页
    3.2 数字助听器中的其他核心算法第31-37页
        3.2.1 声源定位算法第31-33页
        3.2.2 语音增强技术第33-35页
        3.2.3 响度补偿算法第35-37页
    3.3 本章总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基于DCT的改进仿射投影算法第38-48页
    4.1 仿射投影算法第38-42页
        4.1.1 算法原理第38-40页
        4.1.2 经典变步长仿射投影算法第40-42页
    4.2 基于DCT的改进变步长APA算法第42-44页
        4.2.1 算法推导第42-44页
        4.2.2 新算法分析第44页
    4.3 新算法仿真结果及分析第44-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变投影阶数变步长仿射投影算法第48-56页
    5.1 变投影阶数APA第48-49页
    5.2 新的变阶数变步长APA第49-51页
        5.2.1 算法过程第49-51页
        5.2.2 算法分析第51页
    5.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1-55页
        5.3.1 仿真结果第51-54页
        5.3.2 结果分析第54-55页
    5.4 本章总结第55-5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6.1 工作总结第56-57页
    6.2 研究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61-62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公司绩效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下一篇:语段作业中的衔接问题研究--以CIEE高级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