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1 国家“海丝”战略的提出 | 第9页 |
1.1.2 泉州市确立“海丝”先行先试区的地位 | 第9-10页 |
1.1.3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蓬勃发展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理论依据 | 第11-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 第16-2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遗产廊道 | 第16页 |
2.1.2 遗产旅游 | 第16-17页 |
2.1.3 研究区界定 | 第17页 |
2.2 文化遗产廊道旅游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2.2.1 文化遗产廊道的保护问题 | 第17-18页 |
2.2.2 文化遗产廊道价值评价 | 第18页 |
2.2.3 文化遗产廊道的开发 | 第18-19页 |
2.3 研究述评 | 第19-22页 |
第3章 泉州市“海丝”遗产廊道旅游发展概况 | 第22-32页 |
3.1 泉州市“海丝”遗产廊道形成过程 | 第22-24页 |
3.1.1 历史形成过程 | 第22-23页 |
3.1.2 分布现状 | 第23-24页 |
3.2 泉州“海丝”遗产廊道旅游发展概况 | 第24-30页 |
3.2.1 泉州旅游发展概况 | 第24-26页 |
3.2.2 泉州“海丝”遗产廊道旅游发展概况 | 第26-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4章 泉州市“海丝”遗产廊道旅游RMP分析 | 第32-54页 |
4.1 遗产廊道旅游评价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4.2 数据来源 | 第33-34页 |
4.3 “海丝”遗产廊道旅游分析 | 第34-52页 |
4.3.1 “海丝”遗产廊道旅游“R”(资源)分析 | 第34-38页 |
4.3.2 “海丝”遗产廊道旅游“M”(市场)分析 | 第38-40页 |
4.3.3 “海丝”遗产廊道旅游“P”(产品)分析 | 第4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泉州市“海丝”遗产廊道旅游开发对策 | 第54-64页 |
5.1 市场细分和定位 | 第54-55页 |
5.1.1 市场细分 | 第54-55页 |
5.1.2 市场定位 | 第55页 |
5.2 遗产廊道资源整合 | 第55-57页 |
5.2.1 资源整合对策 | 第55-56页 |
5.2.2 基于资源的遗产廊道构建 | 第56-57页 |
5.3 遗产廊道旅游开发机制 | 第57-59页 |
5.4 产品开发 | 第59-62页 |
5.4.1 分类开发 | 第59-62页 |
5.4.2 开发方法 | 第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4-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6.2 启示与建议 | 第64-66页 |
6.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6页 |
6.4 研究局限性与后续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附录1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专家调查问卷表 | 第76-82页 |
附录2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客调查问卷 | 第82-87页 |
附录3 泉州宝中国际旅行社访谈记录 | 第87-8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