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 国外研究现况 | 第13页 |
1.2 国内研究现况 | 第13-14页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3 重庆市民营医院现况 | 第15-19页 |
3.1 重庆市民营医院数量 | 第15页 |
3.2 重庆市民营医院等级 | 第15-16页 |
3.3 重庆市民营医院从业人员数 | 第16-17页 |
3.4 重庆市民营医院医疗服务情况 | 第17页 |
3.5 重庆市民营医院设备情况 | 第17-18页 |
3.6 重庆市民营医院收入情况 | 第18-19页 |
4 结果 | 第19-33页 |
4.1 从业人员调查情况 | 第19-21页 |
4.1.1 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 第19页 |
4.1.2 从业人员性别情况 | 第19-20页 |
4.1.3 从业人员年龄情况 | 第20页 |
4.1.4 从业人员学历情况 | 第20-21页 |
4.2 不同等级民营医院从业人员对比 | 第21-23页 |
4.2.1 不同等级民营医院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 第21页 |
4.2.2 不同等级民营医院从业人员性别情况 | 第21-22页 |
4.2.3 不同等级民营医院从业人员年龄情况 | 第22-23页 |
4.2.4 不同等级民营医院从业人员学历情况 | 第23页 |
4.3 卫生技术人员调查情况 | 第23-27页 |
4.3.1 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情况 | 第23-24页 |
4.3.2 卫生技术人员性别情况 | 第24页 |
4.3.3 卫生技术人员年龄情况 | 第24-25页 |
4.3.4 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情况 | 第25-26页 |
4.3.5 卫生技术人员聘任技术职务情况 | 第26-27页 |
4.4 人力资源利用情况 | 第27-29页 |
4.4.1 卫生服务情况 | 第27-28页 |
4.4.2 卫生设备情况 | 第28-29页 |
4.4.3 卫生经费情况 | 第29页 |
4.5 民营医院定性访谈情况 | 第29-31页 |
4.5.1 政策环境 | 第30页 |
4.5.2 绩效考核与收入 | 第30-31页 |
4.5.3 制度建设和医院管理 | 第31页 |
4.5.4 人员个人发展 | 第31页 |
4.6 卫生行政部门定性访谈情况 | 第31-33页 |
4.6.1 民营医院现况及发展 | 第32页 |
4.6.2 民营医院人力资源 | 第32-33页 |
5 讨论与建议 | 第33-42页 |
5.1 讨论 | 第33-38页 |
5.1.1 重庆市民营医院增长较快,但规模、体量较小 | 第33页 |
5.1.2 卫生技术人员占比较低、专业结构基本合理 | 第33页 |
5.1.3 女性从业人员较多、男性医师较多 | 第33-34页 |
5.1.4 人员年轻化 ,卫生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哑铃型” | 第34页 |
5.1.5 人员学历层次较低 | 第34-35页 |
5.1.6 不同等级之间民营医院存在差异性,二级医院优势较大 | 第35页 |
5.1.7 卫生技术人员聘用技术职务较低、结构不合理 | 第35-36页 |
5.1.8 人均卫生服务量、卫生设施、卫生经费相对较低 | 第36页 |
5.1.9 政策环境改善大、卫生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不合理 | 第36-37页 |
5.1.10 人才引进仍困难、无系统培训机制 | 第37页 |
5.1.11 医院管理欠规范 | 第37页 |
5.1.12 人力资源制度建设滞后、员工发展空间相对有限 | 第37-38页 |
5.2 建议 | 第38-42页 |
5.2.1 进一步加强民营医院健康发展政策环境 | 第38页 |
5.2.2 创新民营医院人才制度,针对性加强人才建设 | 第38页 |
5.2.3 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提高医院综合水平、促进医院发展 | 第38-39页 |
5.2.4 全面放开医师多点执业 | 第39页 |
5.2.5 改善人员年龄、学历结构 | 第39-40页 |
5.2.6 加强卫生技术人员人才梯队建设,全方位引进卫生人才 | 第40页 |
5.2.7 引进现代化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 | 第40页 |
5.2.8 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培养机制,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待遇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文献综述 | 第45-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件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