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26页 |
2.1 财务困境概念界定 | 第21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2.1 资本结构理论 | 第21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因素分析论 | 第22页 |
2.3 财务困境的脱困路径 | 第22-24页 |
2.3.1 公司治理重组 | 第22页 |
2.3.2 战略和运营重组 | 第22-23页 |
2.3.3 资产重组 | 第23页 |
2.3.4 财务重组 | 第23-24页 |
2.4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2.4.1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 第24页 |
2.4.2 沃尔评分法 | 第24-25页 |
2.4.3 财务比率分析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李宁公司脱困的案例介绍 | 第26-34页 |
3.1 李宁公司及行业背景介绍 | 第26-27页 |
3.1.1 行业背景 | 第26页 |
3.1.2 公司简介 | 第26-27页 |
3.2 李宁公司财务困境的表现 | 第27-28页 |
3.2.1 企业连续三年亏损 | 第27-28页 |
3.2.2 现金流量入不敷出 | 第28页 |
3.3 李宁公司脱困路径的选择 | 第28-32页 |
3.3.1 财务方面 | 第28-30页 |
3.3.2 非财务方面 | 第30-32页 |
3.4 李宁公司脱困的财务表现 | 第32-33页 |
3.4.1 扭亏为赢,并实现连续两年利润上涨 | 第32页 |
3.4.2 现金流量增加,经营性现金流不断增长 | 第32-33页 |
3.4.3 资产流动性增强 | 第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李宁公司脱困的案例分析 | 第34-65页 |
4.1 李宁公司选择脱困路径的动因分析 | 第34-36页 |
4.1.1 筹集资金维持运转与实施脱困计划 | 第34页 |
4.1.2 引入战略伙伴合作拓宽业务 | 第34-35页 |
4.1.3 快速盈利,增强利益相关者信心 | 第35页 |
4.1.4 修正公司内部管理漏洞 | 第35-36页 |
4.1.5 提升公司盈利水平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36页 |
4.2 李宁公司实施脱困路径效果分析 | 第36-61页 |
4.2.1 李宁公司脱困路径执行效果分析 | 第36-42页 |
4.2.2 李宁公司脱困前后财务业绩比较及评价 | 第42-58页 |
4.2.3 李宁公司脱困前后企业价值分析 | 第58-61页 |
4.3 李宁公司成功脱困的原因分析 | 第61-64页 |
4.3.1 注重企业治理结构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 第61页 |
4.3.2 使用可持续与非可持续性相结合的脱困路径 | 第61-62页 |
4.3.3 降低脱困路径带给企业的财务压力 | 第62页 |
4.3.4 引入合适的机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 第62-63页 |
4.3.5 结合行业特征与自身优势寻找脱困机会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启示 | 第65-71页 |
5.1 优化内部管理,利用脱困路径组合完善治理结构 | 第65-66页 |
5.2 选择可持续与非可持续相结合的脱困路径方案 | 第66-67页 |
5.3 善用脱困路径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 第67-68页 |
5.4 保持股权适度集中,适时引入战略投资者 | 第68-69页 |
5.5 借助脱困路径实现战略转型,寻找行业新方向 | 第69-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