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9页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1.3.2 定性分析法 | 第19-20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20-21页 |
第2章 网络文化概述 | 第21-33页 |
2.1 网络文化概念 | 第21-26页 |
2.1.1 文化的概念 | 第21-22页 |
2.1.2 网络文化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3 网络文化的特征 | 第23-24页 |
2.1.4 网络文化的价值 | 第24-26页 |
2.1.5 网络文化发展的概念 | 第26页 |
2.2 网络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2.2.1 马恩关于文化发展的理论 | 第26-27页 |
2.2.2 中国共产党关于网络文化发展的思想 | 第27-29页 |
2.3 网络文化发展趋势 | 第29-33页 |
2.3.1 主体草根化 | 第29-30页 |
2.3.2 内容碎片化 | 第30-31页 |
2.3.3 形式多样化 | 第31-33页 |
第3章 网络文化发展的研究视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3-39页 |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 | 第33-34页 |
3.1.1 价值观的概念 | 第33页 |
3.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 第33-34页 |
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文化发展的必要性 | 第34-37页 |
3.2.1 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 第34-35页 |
3.2.2 抵制网络文化帝国主义 | 第35-36页 |
3.2.3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36-37页 |
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文化发展的可行性 | 第37-39页 |
3.3.1 互联网的普及为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提供现实条件 | 第37页 |
3.3.2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文化方向建设 | 第37-39页 |
第4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网络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 第39-49页 |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网络文化发展的成就 | 第39-42页 |
4.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不断扩大 | 第39-40页 |
4.1.2 网络文化产品极大丰富 | 第40-41页 |
4.1.3 网络民主快速发展 | 第41-42页 |
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网络文化发展的问题 | 第42-45页 |
4.2.1 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 | 第42-43页 |
4.2.2 导致人的异化 | 第43页 |
4.2.3 网络文化低俗化倾向 | 第43-45页 |
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网络文化发展问题的原因 | 第45-49页 |
4.3.1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 第45-46页 |
4.3.2 正确价值观有效引导的缺失 | 第46页 |
4.3.3 网络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46-49页 |
第5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网络文化发展的策略 | 第49-59页 |
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网络文化发展的原则 | 第49-50页 |
5.1.1 坚持一元指导和包容多样 | 第49页 |
5.1.2 坚持服务大众和竞争发展 | 第49-50页 |
5.2 加强网络文化发展的平台建设 | 第50-53页 |
5.2.1 制定和实施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 第50-51页 |
5.2.2 加强主流文化的网络平台建设 | 第51-52页 |
5.2.3 创新网络技术 | 第52-53页 |
5.3 创新网络文化发展的内容建设 | 第53-55页 |
5.3.1 创新网络文化内容 | 第53-54页 |
5.3.2 构建网络文化新形式 | 第54页 |
5.3.3 培育网民个体的主体性 | 第54-55页 |
5.4 健全网络文化发展的制度建设 | 第55-59页 |
5.4.1 完善网络文化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55-56页 |
5.4.2 加强网络文化的行政监管 | 第56-57页 |
5.4.3 完善行业自律 | 第57-59页 |
结束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