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3 研究概况 | 第9-16页 |
1.3.1《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究情况 | 第9-13页 |
1.3.2 语音演变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语音规范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4.1 归纳法 | 第16页 |
1.4.2 对比法 | 第16-17页 |
1.4.3 统计法 | 第17-19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2 常用汉字古今语音演变概况 | 第21-29页 |
2.1 声母演变概况 | 第21-25页 |
2.1.1 从重唇音分化出轻唇音f | 第21页 |
2.1.2 见、精两组、晓母、匣母分化出j、q、x | 第21-22页 |
2.1.3 全浊声母清音化 | 第22-23页 |
2.1.4 知组、章组、庄组合流为zh、ch、sh | 第23-24页 |
2.1.5 影母、匣母、疑母、明母、日母字合流为零声母 | 第24-25页 |
2.2 韵母演变概况 | 第25-26页 |
2.2.1 韵母的合流 | 第25-26页 |
2.2.2 韵母的分化 | 第26页 |
2.3 声调演变概况 | 第26-29页 |
2.3.1 平分阴阳 | 第26-27页 |
2.3.2 浊上变去 | 第27-28页 |
2.3.3 入派四声 | 第28-29页 |
3 常用汉字古今语音演变例外现象及其成因 | 第29-52页 |
3.1 因汉字字形影响造成的例外现象 | 第29-37页 |
3.1.1 声符类化 | 第29-36页 |
3.1.2 偶然同形 | 第36-37页 |
3.2 因汉字语音系统变化影响造成的例外现象 | 第37-40页 |
3.2.1 存留古音 | 第37-39页 |
3.2.2 清入声字的归属 | 第39-40页 |
3.2.3 文白异读 | 第40页 |
3.3 因字义演变造成的例外现象 | 第40-49页 |
3.3.1 因字义变化产生新音 | 第41-46页 |
3.3.2 为避讳而改读新音 | 第46-47页 |
3.3.3 意义相近而改读新音 | 第47-49页 |
3.4 其他例外情况 | 第49-52页 |
3.4.1 存疑现象 | 第50-52页 |
4 完善语音规范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 第52-55页 |
4.1 语音规范是什么 | 第52页 |
4.2 语音规范的必要性 | 第52页 |
4.3《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重新审视 | 第52-53页 |
4.4 关于制定审音标准的建议 | 第53-55页 |
4.4.1 因调整已有内容,增加新内容 | 第53-54页 |
4.4.2 加强使用说明细则 | 第54页 |
4.4.3 重视词典对语音规范的作用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