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EPC总承包模式在海南炼化续建项目专用码头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课题背景第8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8-11页
        1.3.1 EPC模式的定义第8-9页
        1.3.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9-11页
        1.3.3 EPC模式的利弊第11页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1-1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二章 EPC总承包模式特点及其在港口工程中应用的特点第13-23页
    2.1 EPC总承包模式简介第13-16页
        2.1.1 EPC总承包模式第13页
        2.1.2 EPC总承包模式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第13-14页
        2.1.3 EPC总承包模式特点第14-16页
    2.2 EPC总承包模式与其它管理模式的比较第16-19页
    2.3 港口工程特点第19-20页
    2.4 EPC模式在港口工程中应用的主要管理要点第20-23页
        2.4.1 加强设计为龙头的管理理念第20页
        2.4.2 加强设计人员的商务意识第20页
        2.4.3 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第20-21页
        2.4.4 加强全过程造价管理第21页
        2.4.5 重视培养合格的承包商及供应商第21-22页
        2.4.6 加强合同管理第22页
        2.4.7 风险管理第22-23页
第三章 海南炼化续建项目专用码头工程中的EPC总承包模式应用第23-44页
    3.1 项目简要综述第23-24页
        3.1.1 项目概况第23页
        3.1.2 项目特点第23-24页
    3.2 项目组织结构及岗位职责第24-25页
        3.2.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第24页
        3.2.2 项目管理体制第24-25页
    3.3 各阶段实施要点第25-27页
        3.3.1 设计实施要点第25-26页
        3.3.2 采购实施要点第26页
        3.3.3 施工实施要点第26页
        3.3.4 试运行实施要点第26-27页
    3.4 目标管理及保证措施第27-40页
        3.4.1 项目进度管理第27-28页
        3.4.2 项目质量管理第28-30页
        3.4.3 项目费用管理第30-32页
        3.4.4 项目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第32-37页
        3.4.5 项目沟通与信息管理第37-38页
        3.4.6 项目风险管理第38页
        3.4.7 项目合同管理第38-40页
    3.5 项目实施效果第40页
    3.6 EPC总承包模式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点第40-44页
        3.6.1 充分发挥EPC模式的适用性和先进性第40-41页
        3.6.2 责任职责明确第41页
        3.6.3 有效控制工程工期、质量和造价第41-42页
        3.6.4 有利于解决技术难题第42-43页
        3.6.5 充分发挥项目设计的引领作用第43-44页
第四章 EPC总承包模式在港口工程中应用的问题及建议第44-48页
    4.1 存在问题分析第44-46页
        4.1.1 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第44页
        4.1.2 对EPC模式误解第44-45页
        4.1.3 业主对EPC管理的阻碍第45页
        4.1.4 承包商实施过程管理不到位第45页
        4.1.5 EPC承包商自身组织结构不合理第45-46页
    4.2 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及建议第46-48页
        4.2.1 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议第46页
        4.2.2 业主方面的建议第46页
        4.2.3 总承包商方面的建议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A 项目一级进度计划(含WBS编码)第51-52页
附录B 项目动态分析及赢得值曲线第52-53页
附录C 项目风险识别、评价、预防及应对表第53-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6-57页
致谢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学衡派”对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误读”及利用
下一篇:《当代作家评论》对当代文学史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