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地居民社会关系网络、距离及融合研究--以周庄古镇为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古镇旅游蓬勃发展 | 第12页 |
1.1.2 古镇旅游地社会关系重构 | 第12页 |
1.1.3 古镇旅游地社会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12-13页 |
1.2 研究案例地选择 | 第13-17页 |
1.2.1 案例地概况 | 第13-14页 |
1.2.2 案例地旅游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2.3 研究区范围 | 第15-16页 |
1.2.4 研究区人口结构状况 | 第16-17页 |
1.3 研究设计与过程 | 第17-19页 |
1.3.1 研究设计 | 第17-18页 |
1.3.2 数据获取过程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5.1 理论意义 | 第21页 |
1.5.2 实践价值 | 第21-22页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 第23-32页 |
2.1 社会关系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2.1.1 社会关系内涵 | 第23页 |
2.1.2 社会关系相关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2.1.3 社会网络方法下的旅游研究 | 第26-27页 |
2.1.4 旅游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研究 | 第27-28页 |
2.2 社会距离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8-31页 |
2.2.1 社会距离内涵 | 第28页 |
2.2.2 社会距离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2.2.3 社会距离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2.3 研究述评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周庄古镇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状况分析 | 第32-47页 |
3.1 本地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状况 | 第32-39页 |
3.1.1 本地居民受访者人口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3.1.2 本地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的规模 | 第33-34页 |
3.1.3 本地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关系构成 | 第34-37页 |
3.1.4 本地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关系强度 | 第37-39页 |
3.2 外地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状况 | 第39-45页 |
3.2.1 外地居民受访者样本人口结构分析 | 第39-40页 |
3.2.2 外地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的规模 | 第40-41页 |
3.2.3 外地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关系构成 | 第41-43页 |
3.2.4 外地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关系强度 | 第43-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周庄古镇居民社会距离状况分析 | 第47-54页 |
4.1 本地居民社会距离测量分析 | 第47-50页 |
4.1.1 样本信度分析 | 第47页 |
4.1.2 本地居民社会距离分析 | 第47-50页 |
4.2 外地居民社会距离测量分析 | 第50-52页 |
4.2.1 样本信度分析 | 第50页 |
4.2.2 外地居民社会距离分析 | 第50-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周庄古镇旅游地居民的社会融合 | 第54-61页 |
5.1 影响旅游地居民社会融合的因素 | 第54-58页 |
5.1.1 经济因素 | 第54-55页 |
5.1.2 文化因素 | 第55-56页 |
5.1.3 社会因素 | 第56-57页 |
5.1.4 体制因素 | 第57-58页 |
5.2 促进旅游地居民社会融合的建议 | 第58-60页 |
5.2.1 树立“求同存异”的意识 | 第58-59页 |
5.2.2 增强居民社区参与程度 | 第59页 |
5.2.3 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 | 第59-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61-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6.1.1 两大居民群体的社会关系网络特征 | 第61-62页 |
6.1.2 两大居民群体的社会距离特征 | 第62页 |
6.2 主要不足 | 第62-6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一 | 第69-71页 |
附录二 | 第71-72页 |
附录三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附: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科研工作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