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8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简介 | 第11-16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 | 第11-13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2.3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和实践 | 第14-16页 |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6-29页 |
1.3.1 碳基负极材料 | 第17-23页 |
1.3.1.1 零维碳材料-富勒烯 | 第19-20页 |
1.3.1.2 一维碳材料-碳纳米管 | 第20页 |
1.3.1.3 二维碳材料-石墨烯 | 第20-23页 |
1.3.1.4 三维碳材料-多孔碳 | 第23页 |
1.3.2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 第23-25页 |
1.3.3 锡基负极材料 | 第25-27页 |
1.3.4 硅基负极材料 | 第27-29页 |
1.3.5 其它负极材料 | 第29页 |
1.4 钠离子电池概述 | 第29-30页 |
1.5 新型二维碳材料作为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30-36页 |
1.5.1 二维碳纳米片材料 | 第31-34页 |
1.5.2 二维碳纳米片复合材料 | 第34-36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36-38页 |
第2章 纳米Ni嵌入型石墨化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38-51页 |
2.1 引言 | 第38-3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2.2.2 嵌Ni二维碳纳米片的制备和处理 | 第39页 |
2.2.3 嵌Ni二维碳纳米的表征方法 | 第39-40页 |
2.2.4 嵌Ni二维碳纳米片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0-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2.3.1 嵌Ni二维碳纳米片形成示意图及其形貌和结构表征 | 第41-46页 |
2.3.2 嵌Ni二维碳纳米片的储锂性能研究 | 第46-50页 |
2.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嵌入式纳米CO_3O_4负载型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 | 第51-65页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2页 |
3.2.2 嵌入活性CO_3O_4纳米颗粒二维碳纳米片的制备 | 第52页 |
3.2.3 嵌入活性CO_3O_4纳米颗粒二维碳纳米片的表征方法 | 第52-53页 |
3.2.4 嵌入活性CO_3O_4纳米颗粒二维碳纳米片电极的制备 | 第53页 |
3.2.5 电池的组装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3-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4页 |
3.3.1 嵌入活性CO_3O_4纳米颗粒二维碳纳米片的表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 第54-60页 |
3.3.2 嵌入活性CO_3O_4纳米颗粒二维碳纳米片的储锂性能研究 | 第60-64页 |
3.4 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脯氨酸辅助原位合成洋葱状碳包裹Fe_3C-Fe_2O_3纳米颗粒嵌入式氮掺杂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 第65-82页 |
4.1 引言 | 第65-6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6页 |
4.2.2 脯氨酸辅助原位合成洋葱状碳包裹Fe_3C-Fe_2O_3纳米颗粒嵌入式氮掺杂碳纳米片的制备 | 第66-67页 |
4.2.3 脯氨酸辅助原位合成洋葱状碳包裹Fe_3C-Fe_2O_3纳米颗粒嵌入式氮掺杂碳纳米片的表征方法 | 第67页 |
4.2.4 脯氨酸辅助原位合成洋葱状碳包裹Fe_3C-Fe_2O_3纳米颗粒嵌入式氮掺杂碳纳米片电极的制备 | 第67-68页 |
4.2.5 电池的组装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8-81页 |
4.3.1 脯氨酸辅助原位合成洋葱状碳包裹Fe_3C-Fe_2O_3纳米颗粒嵌入式氮掺杂碳纳米片的表征及形成机制的分析 | 第68-77页 |
4.3.2 脯氨酸辅助原位合成洋葱状碳包裹Fe_3C-Fe_2O_3纳米颗粒嵌入式氮掺杂碳纳米片的储锂性能研究 | 第77-81页 |
4.4 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多孔碳纳米片的合成及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82-91页 |
5.1 引言 | 第82-83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3-84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83页 |
5.2.2 多孔碳纳米片的制备 | 第83页 |
5.2.3 多孔碳纳米片的表征方法 | 第83-84页 |
5.2.4 电极的制备 | 第84页 |
5.2.5 电池的组装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8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4-89页 |
5.3.1 多孔碳纳米片的表征及形成机制的分析 | 第84-88页 |
5.3.2 多孔碳纳米片的储钠性能研究 | 第88-89页 |
5.4 小结 | 第89-91页 |
第6章 总结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1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成果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