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绪论 | 第12-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核心概念阐释 | 第14-18页 |
(一)文化与亚文化 | 第14-15页 |
(二)青年亚文化 | 第15-17页 |
1.抵抗 | 第16页 |
2.风格 | 第16页 |
3.收编 | 第16-17页 |
(三)微博营销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学术界的青年亚文化研究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国外的青年亚文化研究 | 第18-21页 |
(一)芝加哥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 | 第18-19页 |
(二)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 | 第19-20页 |
(三)后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国内青年亚文化研究状况 | 第21-22页 |
(一)对国外青年亚文化的理论翻译引进和梳理解读 | 第21页 |
(二)对中国当今社会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研究 | 第21-22页 |
(三)围绕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介与青年亚文化间关系研究 | 第22页 |
第三节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微博营销现状 | 第22-25页 |
(一)国外微博营销研究 | 第23页 |
(二)国内微博营销研究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微博上青年亚文化的特点 | 第25-32页 |
第一节 对主流文化的仪式抵抗 | 第25-27页 |
(一)拼贴 | 第25-26页 |
(二)戏仿 | 第26-27页 |
(三)狂欢 | 第27页 |
第二节 群体间的身份认同 | 第27-29页 |
(一)标签 | 第28页 |
(二)共同行为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特定圈子的意见领袖 | 第29-32页 |
(一)二次元 | 第29-30页 |
(二)恶搞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微博上的青年亚文化营销案例分析 | 第32-55页 |
第一节 手游“阴阳师”的二次元营销 | 第32-46页 |
(一)二次元——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 | 第32-34页 |
1.次元壁的产生 | 第33页 |
2.次元壁的突破 | 第33-34页 |
3.弱化的抵抗 | 第34页 |
(二)“二次元里的世界”——商业的凝视 | 第34-36页 |
1.消费能力强 | 第35页 |
2.媒介使用集中 | 第35-36页 |
3.宣传能力强 | 第36页 |
(三)“网易和风匠心巨制”——风格的胜利 | 第36-39页 |
1.剧情跌宕 | 第36-37页 |
2.画风旖旎 | 第37-38页 |
3.配乐精良 | 第38-39页 |
(四)“唯美和风奇幻之旅”——抵抗与收编 | 第39-45页 |
1.前期预热,汇聚用户 | 第40-41页 |
2.抓住UGC,软性植入 | 第41-44页 |
3.线上线下,联动宣传 | 第44-45页 |
(五)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二节 网红PAPI酱的恶搞营销 | 第46-55页 |
(一)恶搞——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 | 第46-47页 |
1.恶搞内容的颠覆性 | 第46-47页 |
2.恶搞对象的广泛性 | 第47页 |
3.与商业文化关系密切 | 第47页 |
(二)“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Papi酱的风格构建 | 第47-50页 |
1.贴近生活,紧跟热点 | 第48页 |
2.戏仿 | 第48-49页 |
3.拼贴 | 第49-50页 |
(三)“一支2200万的广告”——对Papi酱的全面收编 | 第50-54页 |
1.意识形态的收编 | 第50-51页 |
2.商业资本的收编 | 第51-54页 |
(四)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青年亚文化微博营销的前景分析 | 第55-58页 |
第一节 青年亚文化微博营销的障碍 | 第55-56页 |
(一)“娱乐至死”挑战道德底线 | 第55-56页 |
(二)“网络暴力”扰乱社会秩序 | 第56页 |
(三)“瞬息万变”影响营销效果 | 第56页 |
第二节 青年亚文化微博营销的机遇展望 | 第56-58页 |
(一)意见领袖聚合营销群体 | 第57页 |
(二)前沿科技创新营销空间 | 第57页 |
(三)移动终端拓展营销范畴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