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感觉与知觉论文

大学生敌对人群对箱庭攻击场面的注意偏向及箱庭干预效果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敌对的概念辨析第13-14页
     ·敌对第13页
     ·攻击第13-14页
     ·欺负第14页
   ·敌对的测量和评估第14-16页
   ·敌对影响健康的理论模型第16-17页
     ·健康行为模型第16页
     ·心理生理反应模型第16页
     ·心理社会易感模型第16-17页
     ·相互作用模型第17页
   ·敌对个体的心理特征第17-18页
     ·认知方面第17页
     ·情绪方面第17-18页
     ·行为方面第18页
     ·注意偏向第18页
   ·敌对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敌对人群的干预第19-20页
     ·认知干预第19页
     ·情绪干预第19-20页
     ·行为干预第20页
   ·问题提出第20-21页
   ·研究假设第21-23页
第2章 近20 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迁(1991-2010)第23-29页
   ·研究目的第23页
   ·对象和方法第23-25页
     ·文献搜集第23-24页
       ·文献搜集标准第23页
       ·数据初期处理第23-24页
       ·数据基本情况第24页
     ·社会指标第24页
     ·方法第24-25页
   ·结果第25-2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年代的关系第25-2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当年社会指标的关系第2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5 年前社会指标间的关系第26-27页
   ·分析与讨论第27-28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年代变迁的关系第2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指标的关系第27-28页
     ·躯体化、焦虑、恐怖的特殊性第28页
   ·结论第28-29页
第3章 大学生敌对人群对箱庭虚拟攻击场面的注意偏向第29-39页
   ·研究目的第29页
   ·研究方法第29-32页
     ·被试第29-30页
     ·实验仪器第30页
     ·实验材料第30-31页
     ·研究设计第31页
     ·实验程序第31页
     ·分析指标第31-32页
   ·假设第32页
   ·统计分析第32-35页
   ·结果第35-36页
     ·各组被试对不同场面的注意偏向第35页
     ·不同被试组在相同场面上的注意偏向第35-36页
   ·讨论第36-37页
     ·攻击场面的优先加工效应第36页
     ·敌对人群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第36-37页
   ·结论第37-39页
第4章 大学生敌对人群箱庭干预个案研究第39-67页
   ·研究目的第39页
   ·个案简介第39-40页
   ·研究工具第40-41页
     ·量表第40页
     ·箱庭设备第40-41页
   ·干预程序第41-42页
     ·引入第41页
     ·制作第41页
     ·对话第41-42页
     ·照相第42页
     ·拆除第42页
   ·干预过程第42-61页
     ·对 W的干预第42-53页
       ·咨询过程第42-51页
       ·结果第51-52页
       ·讨论第52-53页
     ·对 X 的干预第53-61页
       ·咨询过程第53-59页
       ·结果第59-60页
       ·讨论第60-61页
   ·结论第61-67页
第5章 总讨论第67-69页
第6章 总结论第69-71页
第7章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附录第81-85页
 附录1:参加箱庭游戏活动协议第81-82页
 附录2:箱庭过程记录表格第82-83页
 附录3:箱庭分享对话提纲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学习自控力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及其实验研究
下一篇:涂尔干社会学论域下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