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网络侵权责任基本理论 | 第11-20页 |
第一节 网络侵权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 第11-12页 |
一、网络侵权责任的概念 | 第11页 |
二、网络侵权责任的特点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网络侵权责任的构成 | 第12-15页 |
一、网络侵权责任主体 | 第12-13页 |
二、网络侵权行为 | 第13-14页 |
三、网络侵权的损害事实 | 第14页 |
四、网络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网络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5-17页 |
一、过错责任原则 | 第15-16页 |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网络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 | 第17-20页 |
一、一般的免责事由 | 第17-18页 |
二、特殊的免责事由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网络侵权的连带责任 | 第20-30页 |
第一节 侵权连带责任的概述 | 第20-22页 |
一、侵权连带责任的含义 | 第20页 |
二、侵权连带责任的特点 | 第20-21页 |
三、承担侵权连带责任的情形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几个主要国家对网络侵权连带责任的规定及其分析 | 第22-27页 |
一、美国《千禧年数据版权法案》中连带责任的规定 | 第22-23页 |
二、英国《版权法》中的连带责任的规定 | 第23-24页 |
三、德国《信息与通讯服务法》中的规定 | 第24-25页 |
四、日本《特定电气通信提供者损害赔偿责任之限制及发信者信息揭示法》中的规定 | 第25-26页 |
五、对上述国家相关规定的分析、比较及其借鉴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我国关于网络侵权连带责任的规定 | 第27-30页 |
一、我国国内学者在《侵权责任法》立法建议中的观点 | 第27-28页 |
二、《侵权责任法》中关于网络侵权连带责任的规定及其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网络侵权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 第30-35页 |
第一节 不真正连带责任概述 | 第30-32页 |
一、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含义 | 第30页 |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特点 | 第30-31页 |
三、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情形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域外对网络侵权不真正连带责任的规定及其分析 | 第32-35页 |
一、《德国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 | 第32页 |
二、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观点和法律规定 | 第32-33页 |
三、对德国和台湾地区相关规定的分析、比较及其借鉴 | 第33-34页 |
四、我国国内学者对于网络侵权中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建议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网络侵权中的替代责任 | 第35-43页 |
第一节 替代责任的概述 | 第35-38页 |
一、替代责任的含义 | 第35页 |
二、替代责任的特点 | 第35-36页 |
三、承担替代责任的情形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域外对网络侵权替代责任的规定及其分析 | 第38-43页 |
一、美国《版权法》的规定及分析 | 第38-39页 |
二、欧盟《电子商务法》中的规定 | 第39-40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法律中的规定 | 第40-41页 |
四、对上述相关规定的分析、比较及其借鉴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网络侵权责任形态的比较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 第43-48页 |
第一节 网络侵权三种责任形态的区分意义 | 第43-45页 |
一、三种责任形态的共同点 | 第43页 |
二、三种责任形态的不同点 | 第43-44页 |
三、区分网络侵权责任形态的法律意义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对完善我国网络侵权责任制度的启示 | 第45-48页 |
一、我国《侵权责任法》及相关规定的不足 | 第45-46页 |
二、在网络侵权责任中引入不真正连带责任 | 第46页 |
三、在网络侵权责任中引入替代责任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