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有效波高反演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章节安排 | 第15-18页 |
第2章 航海雷达图像阴影估测波高的理论基础 | 第18-30页 |
2.1 x波段雷达测浪仪系统的简介 | 第18-20页 |
2.1.1 x波段航海雷达的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1.2 x波段雷达测浪仪的系统组成 | 第19-20页 |
2.2 雷达海面图像的阴影模型简介 | 第20-24页 |
2.3 传统的信噪比反演波高原理简介 | 第24-25页 |
2.3.1 利用信噪比反演波高模型概述 | 第24页 |
2.3.2 信噪比定义 | 第24-25页 |
2.4 利用雷达图像阴影估测波高的基本原理 | 第25-28页 |
2.4.1 阈值估计及提取图像阴影 | 第25-26页 |
2.4.2 计算阴影图像的局部阴影比例 | 第26-27页 |
2.4.3 利用史密斯函数估计均方波陡 | 第27-28页 |
2.4.4 估测有效波高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航海雷达图像中阴影提取与阴影比例估计的研究 | 第30-46页 |
3.1 图像预处理简介 | 第30-34页 |
3.1.1 同频干扰简介 | 第30页 |
3.1.2 同频信号的抑制 | 第30-31页 |
3.1.3 图像稀疏化处理及数据处理区域的选择 | 第31-34页 |
3.2 航海雷达图像阴影阈值的估测 | 第34-38页 |
3.2.1 边缘检测获取图像边缘 | 第34-37页 |
3.2.2 滤除图像中的可疑阴影点 | 第37页 |
3.2.3 估测阴影阈值 | 第37-38页 |
3.3 提取雷达图像阴影及改进的阴影分割法 | 第38-39页 |
3.3.1 利用阈值获取图像阴影 | 第38页 |
3.3.2 一种改进的阴影分割 | 第38-39页 |
3.3.3 计算阴影比例 | 第39页 |
3.4 数据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基于均方根波陡估计有效波高的方法研究 | 第46-60页 |
4.1 均方根波陡估计有效波高的反演法简述 | 第46页 |
4.2 随机粗糙面的几何阴影模型简介 | 第46-51页 |
4.2.1 随机粗糙面 | 第47-49页 |
4.2.2 阴影函数简介 | 第49-50页 |
4.2.3 史密斯函数模型 | 第50-51页 |
4.3 史密斯函数估计有效波高 | 第51-54页 |
4.3.1 利用N-M法估计史密斯函数的波陡参数 | 第51-53页 |
4.3.2 估测波高 | 第53-54页 |
4.4 数据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4-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一种新的阴影反演波高算法研究及数据实验分析 | 第60-72页 |
5.1 新的阴影反演波高算法的背景来源 | 第60-65页 |
5.1.1 阴影比例随海况变化的特性 | 第60-61页 |
5.1.2 阴影比例反演有效波高的基本理论 | 第61-62页 |
5.1.3 新反演算法的设计 | 第62-65页 |
5.2 数据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5.3 数据实验及算法总体评估 | 第67-71页 |
5.3.1 利用不同阴影分割方法估测的波高比较实验 | 第67-68页 |
5.3.2 新的阴影反演算法与自适应阴影分割估测法的比较实验 | 第68-69页 |
5.3.3 综合评价两种算法的性能 | 第69-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