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高中代数可视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高中代数教学现状第10-12页
    1.2 相关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外关于数学可视化的研究第12-13页
        1.2.2 国内关于数学可视化的研究第13-15页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可视化与可视化教学第16-2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7页
        2.1.1 可视化的概念第16页
        2.1.2 可视化教学的概念第16-17页
    2.2 高中代数可视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第17-18页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17页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7-18页
    2.3 高中代数可视化的教学软件第18-19页
    2.4 高中代数可视化教学的优点第19-24页
        2.4.1 内容直观形象 , 易于学生理解第19-20页
        2.4.2 弥补课本的不足第20页
        2.4.3 高水平推理 , 揭示数学规律第20-22页
        2.4.4 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第22-24页
第3章 高中代数可视化的系统开发第24-79页
    3.1 函数的概念第24-25页
    3.2 指数函数图象及性质第25-30页
    3.3 对数函数图象及性质第30-35页
    3.4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第35-37页
    3.5 幂函数第37-40页
    3.6 零点与函数图象交点问题第40-43页
    3.7 几种常见函数单调性比较第43-45页
    3.8 进制转换器第45-47页
    3.9 最小二乘法拟合回归直线第47-52页
    3.10 计算机模拟抛硬币和抛骰子试验第52-56页
    3.11 正弦函数的性质第56-60页
    3.12 函数y=Asin(wx+φ)的周期第60-63页
    3.13 函数y=Asin(wx+φ)的图象第63-67页
    3.14 等差数列与函数的关系第67-70页
    3.15 数列证明第70-72页
    3.16 线性规划中整点问题求解第72-74页
    3.17 圆锥曲线的形成第74-77页
    3.18 探究均值和标准差对正态曲线的影响第77-79页
第4章 高中代数可视化的教学实践第79-94页
    4.1 可视化的教学设计第79-80页
        4.1.1 可视化的教学设计原则第79-80页
        4.1.2 可视化的教学过程设计第80页
    4.2 教学实践前期分析第80-81页
        4.2.1 教学任务与目标分析第80-81页
        4.2.2 学生基本情况第81页
    4.3 案例一 :《 零点与函数图象交点问题 》第81-85页
        4.3.1 教学设想概述第81-83页
        4.3.2 课堂教学过程第83-85页
    4.4 案例二 :《 函数y=Asin(wx+φ) 的图象 》第85-90页
        4.4.1 教学目标概述第85-86页
        4.4.2 教学实践过程第86-90页
    4.5 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分析及总结第90-94页
        4.5.1 学生对可视化教学的态度调查第90-91页
        4.5.2 可视化教学效果的调查第91-92页
        4.5.3 教学实践总结第92-94页
结论第94-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附录A 函数零点与函数图象交点问题的后测问卷第101-102页
附录B 函数y=Asin(wx+φ)的图象的后测问卷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价值链理论的WP车桥企业成本控制改进研究
下一篇:医药制造业经营风险及对策研究--以XX企业轻资产运营模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