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研究意义第14页
        1.3.1 理论意义第14页
        1.3.2 实践意义第14页
    1.4 研究内容第14页
    1.5 研究方法第14-17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第17-23页
    2.1 概念界定第17-19页
        2.1.1 小组合作学习第17-18页
        2.1.2 物理习题课教学第18-19页
    2.2 理论依据第19-20页
        2.2.1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9页
        2.2.2 学习金字塔理论第19-20页
        2.2.3 群体动力理论第20页
    2.3 物理习题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第20-23页
        2.3.1 主体发展原则第20-21页
        2.3.2 科学分组原则第21页
        2.3.3 合作目标适中原则第21-22页
        2.3.4 合作过程规范原则第22页
        2.3.5 评价公平原则第22-23页
第三章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第23-33页
    3.1 问卷调查的目的第23页
    3.2 问卷的编制第23页
    3.3 学生问卷的维度第23-24页
    3.4 教师问卷的维度第24页
    3.5 调查对象第24页
    3.6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第24-29页
        3.6.1 学生对习题课的认识第24-25页
        3.6.2 学生希望习题课的处理方式第25-27页
        3.6.3 学生认为习题课应达到的效果第27-29页
    3.7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第29-33页
        3.7.1 教师对习题课的认识第29-30页
        3.7.2 老师习题课的处理方式第30-31页
        3.7.3 老师关于习题课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第31-33页
第四章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实践过程第33-45页
    4.1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确定第33-34页
    4.2 实验班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第34-35页
        4.2.1 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第34页
        4.2.2 构建“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第34页
        4.2.3 小组任务分工第34-35页
    4.3 实验班实践过程对教师、学生的要求第35-37页
        4.3.1 对教师的要求第35-36页
        4.3.2 对学生的要求第36-37页
    4.4 实验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流程第37-38页
    4.5 实验班习题课教学实践案例第38-45页
第五章 小组合作学习在习题教学中的实践结果对比分析第45-53页
    5.1 实验班问卷调查前测和后测对比分析第45-46页
    5.2 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成绩前测和后测对比第46-51页
    5.3 实践结果总体情况分析第51-53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第53-57页
    6.1 研究结论第53页
    6.2 研究反思第53-57页
结语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水性环氧防水粘结层在贵州山区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