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硅铝酸盐类纳米管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考察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4页
    1.1 硅铝酸盐类纳米管概况第9-14页
        1.1.1 人工合成硅铝酸盐纳米管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典型的硅铝酸盐及硅铝酸盐纳米管简介第10-14页
    1.2 硅铝酸盐类纳米管的制备现状第14-20页
        1.2.1 硅铝酸盐纳米管制备方法第14-19页
        1.2.2 制备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9-20页
    1.3 纳米管脱硫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1 脱硫意义第20页
        1.3.2 吸附脱硫优点及不足点第20-21页
        1.3.3 纳米管脱硫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2-24页
        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2-23页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4-30页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24-25页
        2.1.1 实验原料第24页
        2.1.2 实验试剂第24-25页
    2.2 硅铝酸盐类纳米管的制备方法第25页
        2.2.1 高岭土纳米管的制备第25页
        2.2.2 伊毛缟石纳米管的制备第25页
    2.3 高岭土纳米管制备过程中的金属化合物改性第25-26页
    2.4 高岭土纳米管吸附脱硫性能测试第26-28页
    2.5 表征方法第28-30页
        2.5.1 X射线粉末衍射(XRD)实验第28页
        2.5.2 场发射透射电镜(FE-TEM)表征第28页
        2.5.3 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实验第28页
        2.5.4 氮气等温吸附—脱附实验第28-29页
        2.5.5 热重分析(TG)第29-30页
第三章 高岭土纳米管的制备过程探索第30-42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原有制备方案初步分析第30-32页
        3.2.1 原有制备方案详细步骤第30-31页
        3.2.2 新方案设计第31-32页
    3.3 新方案实验过程第32-33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3-34页
    3.5 高岭土纳米管制备过程分析第34-36页
    3.6 高岭土纳米管与煤系高岭土表面基团对比第36-38页
    3.7 高岭土纳米管与埃洛石纳米管结构对比第38-39页
    3.8 普通插层法与超声法制备高岭土纳米管形貌对比第39页
    3.9 超声法与普通插层法甲醇接枝强度分析第39-41页
    3.10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人工合成的高岭土纳米管吸附脱硫性能研究第42-53页
    4.1 引言第42-43页
    4.2 高岭土与高岭土纳米管脱硫性能对比第43页
    4.3 不同温度下制备的高岭土纳米管脱硫数据第43-45页
    4.4 表面活性剂改性及其浓度对高岭土纳米管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5-47页
    4.5 制备过程中掺杂ZnO对高岭土纳米管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7-51页
    4.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伊毛缟石纳米管初步探索第53-62页
    5.1 引言第53页
    5.2 高岭土纳米管与伊毛缟石纳米管对比第53-54页
    5.3 伊毛缟石纳米管物相表征第54-55页
    5.4 伊毛缟石纳米管的的热处理对其结构及形态的影响第55-58页
        5.4.1 伊毛缟石纳米管热重分析第55-57页
        5.4.2 伊毛缟石纳米管煅烧处理第57-58页
    5.5 伊毛缟石纳米管表面结构分析第58-59页
    5.6 伊毛缟石纳米管与高岭土纳米管孔结构对比第59-60页
    5.7 伊毛缟石纳米管与高岭土纳米管脱硫性能对比第60页
    5.8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六章 本文总结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68-69页
发表文章及参加科研情况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高参小”项目合作学校为例
下一篇:京津冀地区体育院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及其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