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4页 |
1.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 第8-10页 |
1.2 第VA元素形成的多酸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1.2.1 P元素形成的多酸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2 As元素形成的多酸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3 Sb元素形成的多酸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4 Bi元素形成的多酸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多酸催化烯烃环氧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4 选题的目的和依据 | 第22-23页 |
1.5 实验试剂及测试仪器 | 第23-24页 |
1.5.1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1.5.2 测试仪器 | 第23-24页 |
第二章 Sb连接的开口类Dawson型钨磷酸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 第24-30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化合物1的合成 | 第24-25页 |
2.3 化合物1的结构 | 第25-27页 |
2.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25-26页 |
2.3.2 化合物1的晶体结构与讨论 | 第26-27页 |
2.4 化合物1的性质表征 | 第27-29页 |
2.4.1 化合物1的IR光谱 | 第27-28页 |
2.4.2 化合物1的粉末X-ray衍射 | 第28页 |
2.4.3 化合物1的热重分析 | 第28-29页 |
2.5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P连接的含有{PW.7}单元的钨磷酸的合成及催化烯烃环氧化性能的研究 | 第30-43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化合物2和3的合成 | 第30-31页 |
3.3 化合物2和3的结构 | 第31-34页 |
3.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31-32页 |
3.3.2 化合物2和3的晶体结构 | 第32-34页 |
3.4 化合物2和3的性质表征 | 第34-37页 |
3.4.1 化合物2和3的IR光谱 | 第34-35页 |
3.4.2 化合物2和3的粉末X-ray衍射 | 第35-36页 |
3.4.3 化合物2和3的热重分析 | 第36-37页 |
3.5 以H_2O_2为氧源的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 | 第37-42页 |
3.5.1 催化剂2和3的催化活性评估 | 第37页 |
3.5.2 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2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37-38页 |
3.5.3 催化剂2和3的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 | 第38-39页 |
3.5.4 催化剂2和3的稳定性研究 | 第39-40页 |
3.5.5 催化剂2催化烯烃环氧化的循环反应 | 第40-41页 |
3.5.6 催化反应的机理 | 第41-42页 |
3.6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