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视域下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1-15页 |
| 1. 管理 | 第11页 |
| 2. 文化管理 | 第11-12页 |
| 3. 自主管理 | 第12-13页 |
| 4. 大学生自主管理 | 第13-15页 |
| (三) 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四)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五)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二、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8-29页 |
| (一) 当前大学生自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24页 |
| 1. 大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力量不足,管理观念滞后 | 第18-19页 |
| 2. 对学生自主管理组织指导不够 | 第19页 |
| 3. 教育活动中存在大量的短期行为 | 第19-20页 |
| 4. 信息的匮乏不利于大学生进行思想的自主管理 | 第20页 |
| 5. 对大学生自主管理的评估流于形式 | 第20-21页 |
| 6. 案例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大学生为例的调查 | 第21-24页 |
| (二) 当代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发展趋势 | 第24-29页 |
| 三、文化管理视域下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9-33页 |
| (一) 人全面发展理论 | 第29-30页 |
| (二) 文化管理理论 | 第30-31页 |
|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1-32页 |
| (四) 需求层次理论 | 第32-33页 |
| 四、文化管理视域下大学生自主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33-38页 |
| (一) 思想方面的自主管理 | 第33-34页 |
| (二) 学习方面的自主管理 | 第34-36页 |
| (三) 生活方面的自主管理 | 第36页 |
| (四) 工作方面的自主管理 | 第36-38页 |
| 五、文化管理视域下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实现途径 | 第38-50页 |
| (一) 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 第38-39页 |
| 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 第38页 |
| 2. 坚持显性教育方法与隐性教育方法的结合 | 第38-39页 |
| 3. 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39页 |
| (二) 完善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 第39-44页 |
| 1.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 第39-40页 |
| 2. 完善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 第40-44页 |
| (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 第44-46页 |
| 1. 坚持职业准入条件的高要求化 | 第44-45页 |
| 2. 坚持教书育人的全员化 | 第45页 |
| 3. 坚持队伍建设的专业化 | 第45-46页 |
| 4. 坚持队伍管理的职业化 | 第46页 |
| (四) 培育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46-48页 |
| 1. 社会环境 | 第47页 |
| 2. 校园环境 | 第47页 |
| 3. 家庭环境 | 第47-48页 |
| 4. 网络环境 | 第48页 |
| (五) 提高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主管理能力 | 第48-50页 |
| 1. 学会求知 | 第48-49页 |
| 2. 学会参与 | 第49页 |
| 3. 学会控制 | 第49页 |
| 4. 学会调节 | 第49页 |
| 5. 学会评估 | 第49页 |
| 6. 学会管理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注释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附录 | 第56-58页 |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