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引言第15-32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5-1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27页
        1.2.1 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研究进展第18-21页
        1.2.2 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差异研究进展第21-22页
        1.2.3 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驱动因素研究进展第22-24页
        1.2.4 农作物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第24-26页
        1.2.5 当前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不足第26-27页
    1.3 论文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7-29页
        1.3.1 论文研究目标第27-28页
        1.3.2 论文研究内容第28-29页
    1.4 论文技术路线与结构第29-32页
        1.4.1 论文技术路线第29-30页
        1.4.2 论文组织结构第30-32页
第2章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第32-60页
    2.1 中国大陆及31个省级行政区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第32-36页
        2.1.1 种植业能源消费量核算方法第32-33页
        2.1.2 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第33-34页
        2.1.3 种植业农作物产量核算方法第34页
        2.1.4 数据的选取及来源第34-36页
    2.2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现状第36-46页
        2.2.1 中国大陆种植业整体能源消费现状第36-40页
        2.2.2 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种植业能源消费现状第40-46页
    2.3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第46-58页
        2.3.1 中国大陆种植业整体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第46-51页
        2.3.2 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域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第51-58页
    2.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3章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动态演进与空间差异第60-83页
    3.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第60-65页
        3.1.1 核密度估计第60-61页
        3.1.2 泰尔系数嵌套分解第61-63页
        3.1.3 空间自相关第63-64页
        3.1.4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64-65页
    3.2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动态演进分析第65-71页
        3.2.1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量核密度估计第65-68页
        3.2.2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核密度估计第68-71页
    3.3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区域差异分析第71-74页
    3.4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异质性分析第74-81页
        3.4.1 全局自相关分析第74-75页
        3.4.2 局域自相关分析第75-81页
    3.5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4章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驱动因素第83-116页
    4.1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的构建第83-86页
        4.1.1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第83-85页
        4.1.2 数据的选取及来源第85-86页
    4.2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因素分解第86-96页
        4.2.1 低速增长阶段因素分解第88-90页
        4.2.2 高速增长阶段因素分解第90-92页
        4.2.3 中高速增长阶段因素分解第92-94页
        4.2.4 三阶段驱动因素特征第94-96页
    4.3 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域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驱动因素第96-108页
        4.3.1 低速增长阶段区域因素分解第96-99页
        4.3.2 高速增长阶段区域因素分解第99-102页
        4.3.3 中高速增长阶段区域因素分解第102-104页
        4.3.4 1997-2014 年区域因素分解第104-108页
    4.4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驱动因素分析第108-114页
        4.4.1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第108-109页
        4.4.2 种植业能源强度第109-110页
        4.4.3 种植业能源结构第110-112页
        4.4.4 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第112-113页
        4.4.5 农作物种植面积第113-114页
    4.5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5章 中国大陆主要农作物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第116-151页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116-123页
        5.1.1 混合EIO-LCA模型第116-119页
        5.1.2 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第119页
        5.1.3 敏感性分析第119-120页
        5.1.4 结构路径分析第120-121页
        5.1.5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121-123页
    5.2 中国大陆主要农作物能源消费现状第123-128页
        5.2.1 能源强度对比第123-125页
        5.2.2 能源结构对比第125-127页
        5.2.3 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第127-128页
    5.3 中国大陆主要农作物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第128-138页
        5.3.1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对比第128-131页
        5.3.2 温室气体排放结构对比第131-133页
        5.3.3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变化第133-138页
    5.4 农作物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变动趋势及结构路径分析第138-148页
        5.4.1 变化趋势分析第138-142页
        5.4.2 敏感性分析第142-145页
        5.4.3 结构路径分析第145-148页
    5.5 本章小结第148-15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51-158页
    6.1 主要结论第151-155页
        6.1.1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第151-152页
        6.1.2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动态演进与空间差异第152-153页
        6.1.3 中国大陆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驱动因素第153-154页
        6.1.4 中国大陆主要农作物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第154-155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55-156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156-158页
        6.3.1 研究不足第156-157页
        6.3.2 研究展望第157-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73页
附录第173-180页
致谢第180-181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81-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典型有机污染物在鱼肉中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在大鼠体内的富集转化规律
下一篇:不同生物质原料和制备温度对生物炭物理化学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