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8-20页 |
2 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模型 | 第20-2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2.1.1 海洋产业 | 第20页 |
2.1.2 海洋产业结构 | 第20-22页 |
2.1.3 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 | 第22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2.2.1 评价标准理论 | 第22-24页 |
2.2.2 分析方法理论 | 第24页 |
2.3 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基本方法模型 | 第24-27页 |
2.3.1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2.3.2 组合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3 浙江省海洋产业结构状况 | 第27-34页 |
3.1 海洋经济总体情况 | 第27页 |
3.2 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及变化 | 第27-34页 |
3.2.1 传统比例分析 | 第27-30页 |
3.2.2 海洋产业结构差异 | 第30-31页 |
3.2.3 海洋产业结构变化幅度 | 第31-34页 |
4 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模型建立 | 第34-46页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39页 |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4-35页 |
4.1.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35-36页 |
4.1.3 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39页 |
4.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39-42页 |
4.2.1 层次分析法 | 第39-41页 |
4.2.2 熵值法 | 第41-42页 |
4.3 评价模型 | 第42-46页 |
4.3.1 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 第42-43页 |
4.3.2 加权求和评分模型 | 第43-44页 |
4.3.3 综合相对势评价模型 | 第44-45页 |
4.3.4 幂平均组合评价模型 | 第45-46页 |
5 浙江省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 | 第46-59页 |
5.1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46-48页 |
5.2 基于熵值法赋权的加权求和评价模型 | 第48-49页 |
5.3 基于层次分析法赋权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 第49-51页 |
5.4 综合相对势模型 | 第51-53页 |
5.5 幂平均组合评价模型 | 第53-56页 |
5.5.1 事前检验 | 第53页 |
5.5.2 组合评价 | 第53-54页 |
5.5.3 事后检验 | 第54-56页 |
5.6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6 总结与讨论 | 第59-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0-62页 |
6.3 讨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