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3-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大遗址地球物理考古技术 | 第18-41页 |
2.1 高密度电法 | 第18-24页 |
2.1.1 基本原理 | 第18-22页 |
2.1.2 数据采集和处理 | 第22-24页 |
2.2 电容耦合式电阻率法 | 第24-31页 |
2.2.1 基本原理 | 第24-28页 |
2.2.2 数据采集和处理 | 第28-31页 |
2.3 地震散射 | 第31-36页 |
2.3.1 基本原理 | 第31-34页 |
2.3.2 数据采集和处理 | 第34-36页 |
2.4 大遗址地球物理考古技术分析 | 第36-41页 |
2.4.1 大遗址特点比较分析 | 第37-39页 |
2.4.2 地球物理考古技术分析 | 第39-41页 |
3 软地表条件下的应用—以广西合浦汉墓群考古调查为例 | 第41-61页 |
3.1 工区概况 | 第41-43页 |
3.2 数据采集和处理 | 第43-51页 |
3.2.1 数据采集 | 第43-50页 |
3.2.2 数据处理 | 第50-51页 |
3.3 勘探结果解释和分析 | 第51-61页 |
3.3.1 半已知区域调查试验 | 第51-54页 |
3.3.2 M1号墓重点测区 | 第54-59页 |
3.3.3 未知区域的探测调查 | 第59-61页 |
4 硬地表条件下的应用—以吴越国捍海塘遗址调查为例 | 第61-70页 |
4.1 工区概况 | 第61-62页 |
4.2 数据采集和处理 | 第62-68页 |
4.2.1 电容耦合式电阻率法 | 第62-65页 |
4.2.2 地震散射法 | 第65-68页 |
4.3 勘探结果解释和分析 | 第68-70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