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前言综述 | 第12-24页 |
1 种子休眠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1 影响种子休眠性的因素 | 第12-14页 |
1.2 种子休眠过程中的基因调控 | 第14-16页 |
2 种子萌发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2.1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 第16-17页 |
2.2 参与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生化反应 | 第17-18页 |
2.3 植物激素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 第18-20页 |
2.4 其他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0-21页 |
2.5 种子萌发相关的基因调控网络 | 第21-23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实验论文 | 第24-6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4-30页 |
1.1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1.2 菌株、质粒、工具酶及生化试剂 | 第24页 |
1.3 培养基及生化试剂的配制 | 第24-28页 |
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页 |
1.5 引物序列 | 第28-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38页 |
2.1 comp78890_c0和comp77639_c0基因cDNA和gDNA的克隆 | 第30-31页 |
2.2 comp78890_c0和comp77639_c0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1页 |
2.3 基于qRT-PCR的comp78890_c0和comp77639_c0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31-32页 |
2.4 酵母中comp78890_c0和comp77639_c0转录激活功能分析 | 第32-34页 |
2.5 comp78890_c0和comp77639_c0的亚细胞定位 | 第34-35页 |
2.6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检测 | 第35-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9页 |
3.1 comp78890_c0和comp77639_c0基因的克隆 | 第38-40页 |
3.2 comp78890_c0和comp77639_c0编码蛋白的序列分析及同源性分析 | 第40-45页 |
3.3 comp78890_c0和comp77639_c0的亚细胞定位 | 第45-47页 |
3.4 comp78890_c0和comp77639_c0转录激活活性分析 | 第47-51页 |
3.5 comp78890_c0和comp77639_c0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51-55页 |
3.6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及鉴定 | 第55-59页 |
4 讨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学术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