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玉米病虫害论文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侵染性克隆构建及致病机理初步研究

致谢第6-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综述第18-42页
    1.1.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特性第18-26页
        1.1.1. 病毒粒子的理化特性第18页
        1.1.2. 基因组结构第18-21页
        1.1.3. MCMV的分子进化第21-22页
        1.1.4. MCMV的寄主和传播介体第22-24页
        1.1.5. MCMV的地理分布第24页
        1.1.6.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CLND)第24-26页
    1.2. 植物RNA病毒侵染性克隆第26-37页
        1.2.1. 植物RNA病毒侵染性克隆制备方法第26-30页
        1.2.2. 影响植物RNA病毒侵染性克隆构建的因素第30-33页
        1.2.3. 植物RNA病毒侵染性克隆的应用第33-37页
    1.3. 植物RNA病毒的检测第37-39页
        1.3.1. 生物学方法第38页
        1.3.2. 血清学第38页
        1.3.3.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38-39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9-42页
2. 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第42-56页
    2.1. 培养基配制方法第42-43页
        2.1.1. LB培养基(Luria Broth)第42页
        2.1.2. SOC培养基第42页
        2.1.3. YEP培养基第42-43页
    2.2. Trizol法提取植物总RNA第43页
    2.3. 植物总蛋白提取第43页
    2.4. 电子显微镜常温包埋样品制备第43-44页
    2.5. 常规分子克隆方法第44-51页
        2.5.1. PCR第44-45页
        2.5.2. TA克隆第45页
        2.5.3. RT-PCR制备cDNA第45页
        2.5.4. 限制性内切酶与连接酶第45-46页
        2.5.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与转化第46-47页
        2.5.6. 小量质粒提取第47-48页
        2.5.7. In-Fusion克隆第48页
        2.5.8. Gateway克隆第48-49页
        2.5.9.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与电击转化第49-51页
    2.6. 分子杂交第51-56页
        2.6.1. Northern Blot第51-54页
        2.6.2. Western blot第54-56页
3. MCMV单克隆抗体制备第56-69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56-61页
        3.1.1. 病毒毒源,培养基和抗体第56页
        3.1.2.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提纯第56-57页
        3.1.3.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57页
        3.1.4.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第57-6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61-67页
        3.2.1.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提纯及抗原制备第61页
        3.2.2. 杂交瘤细胞第61-62页
        3.2.3. 腹水抗体制备、效价测定及抗体亚类鉴定第62-63页
        3.2.4. Western blot第63-64页
        3.2.5. 单抗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第64-65页
        3.2.6. TAS-ELISA检测方法第65-66页
        3.2.7. DIBA检测方法第66页
        3.2.8. IC-RT-PCR第66-67页
    3.3. 讨论第67-69页
4. MCMV在中国的发生、分布、序列测定及分子进化分析第69-8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9-71页
        4.1.1. 病毒样品的来源和采集第69页
        4.1.2. ELISA和抗体第69页
        4.1.3. 病叶组织总RNA的提取第69页
        4.1.4. MCMV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及测序第69-71页
        4.1.5. 序列比对分析第7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71-80页
        4.2.1. MCMV及CLND在中国发生第71-75页
        4.2.2. MCMV及CLND在中国的分布第75-78页
        4.2.3. MCMV全序列测序及分子进化分析第78-80页
    4.3. 讨论第80-83页
5. MCMV侵染性克隆构建及致病性测定第83-97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3-87页
        5.1.1. 酶,质粒,细菌株系第83-84页
        5.1.2. MCMV病毒粒子的分离第84页
        5.1.3. MCMV全长基因组cDNA克隆第84页
        5.1.4. 农杆菌培养与处理第84-85页
        5.1.5. 农杆菌接种第85-86页
        5.1.6. Northern blot第86-87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87-95页
        5.2.1. MCMV侵染性克隆载体的构建第87-92页
        5.2.2. MCMV对不同玉米品种的致病性第92-93页
        5.2.3. P32功能初探第93-95页
    5.3. 讨论第95-97页
6. MCMV的致病机理研究第97-148页
    6.1. MCMV单独侵染和MCMV+SCMV复合侵染玉米的细胞病理学比较第97-102页
        6.1.1. 材料与方法第97-100页
        6.1.2. 结果与分析第100-102页
    6.2. MCMV单独侵染和MCMV+SCMV复合侵染玉米的转录组比较第102-129页
        6.2.1. 材料与方法第102-104页
        6.2.2. 结果与分析第104-129页
    6.3. MCMV的复制机制初步研究第129-143页
        6.3.1. 材料与方法第129-131页
        6.3.2. 结果与分析第131-143页
    6.4. 讨论第143-148页
7. 全文小结第148-150页
附录Ⅰ 苦苣菜黄网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第150-173页
    I.1. 综述第150-158页
        I.1.1. 苦苣菜黄网病毒第150-152页
        I.1.2. SYNV基因组复制与mRNA转录第152-154页
        I.1.3. 负义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第154-157页
        I.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157-158页
    I.2. 材料与方法第158-159页
        I.2.1. 试剂第158页
        I.2.2. 病毒来源与保存第158页
        I.2.3. 质粒和细菌株系第158-159页
    I.3. 结果与分析第159-171页
        I.3.1. SYNV全长cDNA克隆及测序分析第159-161页
        I.3.2. 侵染性克隆接种第161-164页
        I.3.3. SYNV全长侵染性克隆具有侵染性第164-167页
        I.3.4. 侵染性克隆分子检测第167-169页
        I.3.5. 侵染性克隆优化第169-171页
    I.4. 讨论第171-173页
附录Ⅱ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第173-179页
附录Ⅲ 本论文中所用术语缩写与中英文对照第179-181页
在学期间科研论文第181-182页
参考文献第182-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杨梅全基因组测序和雌雄性别控制遗传分析
下一篇:农药特异性基因工程抗体的分子设计、表达及识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