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生态浮床栽培基质的筛选及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4页
    1.1 我国水资源现状第10页
    1.2 富营养化现象第10-15页
        1.2.1 富营养化的形成第10-11页
        1.2.2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第11-12页
        1.2.3 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第12-13页
        1.2.4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及其存在的问题第13-15页
    1.3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技术第15-16页
        1.3.1 投菌技术第15页
        1.3.2 人工湿地技术第15-16页
        1.3.3 生态浮床技术第16页
    1.4 生态浮床基质及生态修复植物的研究第16-18页
        1.4.1 生态浮床基质的研究第16-17页
        1.4.2 生态修复植物的研究第17-18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5.1 研究目的第18页
        1.5.2 研究内容第18页
        1.5.3 技术路线第18-20页
    参考文献第20-24页
第二章 徐州奎河黄桥国控断面生态治理工程第24-34页
    2.1 水质监测过程第25-27页
        2.1.1 采祥点的布设第25-27页
        2.1.2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第27页
    2.2 数据与分析第27-33页
    参考文献第33-34页
第三章 沸石、蛭石和生物炭对氮、磷的吸附特性研究第34-4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4-36页
        3.1.1 供试材料第35页
        3.1.2 测定方法第35页
        3.1.3 基质对氨氮的静态吸附实验第35页
        3.1.4 基质对磷的静态吸附实验第35-3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6-38页
        3.2.1 三种基质对氨氮的等温吸附曲线第36页
        3.2.2 三种基质对磷的等温吸附曲线第36-37页
        3.2.3 三种基质对氮、磷的吸附率第37-38页
    3.3 三种基质的混合配比第38-39页
    3.4 小结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第四章 混合基质对氮、磷的吸附特性研究第42-4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2页
        4.1.1 供试材料第42页
        4.1.2 测定方法第42页
        4.1.3 混合基质对氨氮的吸附实验第42页
        4.1.4 混合基质对氨氮的解吸实验第42页
        4.1.5 混合基质对磷的吸附实验第42页
        4.1.6 混合基质对磷的解吸实验第4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2-45页
        4.2.1 混合基质对氨氮和磷的吸附去除率第42-43页
        4.2.2 混合基质对氮、磷的解吸能力第43-45页
    4.3 小结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第五章 水生植物的栽培实验研究第48-5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5.1.1 供试材料第49-50页
        5.1.2 水样中总氮和总磷的测定第50页
        5.1.3 植物体内全氮、全磷含量的测定第50页
    5.2 实验内容第50-51页
        5.2.1 混合基质的制备第50页
        5.2.2 栽培实验中溶液的配制第50页
        5.2.3 栽培实验过程第50-5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1-55页
        5.3.1 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氮磷浓度变化第51-53页
        5.3.2 收割后黄花鸢尾中磷的含量第53-54页
        5.3.3 收割后黄花鸢尾中氮的含量第54-55页
        5.3.4 植物收割后混合基质对氮磷的解吸第55页
    5.4 小结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6.1 全文总结第58页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第58-59页
    6.3 研究展望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
下一篇:具有芘降解功能的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在小麦体内的定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