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成年智力障碍者社区服务研究--以上海D区“阳光之家”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第10-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3.1 智障人士服务研究第11-13页
        1.3.2 社会服务管理研究第13-14页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第14-15页
    1.4 概念界定第15-17页
        1.4.1 智力障碍第15-16页
        1.4.2 智障人士服务第16-17页
        1.4.3 社区服务第17页
    1.5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5.1 实地研究法第17-18页
        1.5.2 文献分析法第18-19页
第2章 上海“阳光之家”智障人士社区服务及其应然图景第19-28页
    2.1 “阳光之家”的出现与发展第19-21页
    2.2 “阳光之家”的组织及运作模式第21-22页
        2.2.1 残联组织主导第21页
        2.2.2 社会组织参与第21-22页
        2.2.3 多方力量支持第22页
    2.3 “阳光之家”的服务规范化标准第22-23页
    2.4 “阳光之家”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服务形式第23-25页
        2.4.1 服务对象第23页
        2.4.2 服务内容第23-25页
        2.4.3 服务形式第25页
    2.5 “阳光之家”的服务管理模式第25-28页
        2.5.1 日常服务督导第25-26页
        2.5.2 市、区(县)两级评估第26-28页
第3章 D区“阳光之家”智障人士社区服务的实然状态第28-39页
    3.1 服务对象的招募与选择第28-30页
        3.1.1 服务对象的招募流程第28-29页
        3.1.2 对服务对象的“挑选”第29-30页
    3.2 服务队伍的基本情况第30-33页
        3.2.1 工作人员年龄结构第30-31页
        3.2.2 工作人员学历水平第31页
        3.2.3 工作人员的专业资质第31-33页
    3.3 社区智障人士服务的开展第33-36页
        3.3.1 服务内容第33-34页
        3.3.2 服务形式第34-36页
    3.4 服务督导与服务效果评估第36-39页
        3.4.1 服务督导第36-37页
        3.4.2 服务评估第37-39页
第4章 D区“阳光之家”智障人士社区服务的问题第39-46页
    4.1 对智力障碍人群的需求回应不充分第39-42页
        4.1.1 服务覆盖面小第39-41页
        4.1.2 服务内容狭窄第41-42页
    4.2 服务传递的有效性不足第42-44页
        4.2.1 教育性介入缺乏专业性第42-43页
        4.2.2 共建活动难以实现融合目标第43-44页
    4.3 服务运作存在管理不足及管理问题第44-46页
        4.3.1 档案建设任务繁重第44页
        4.3.2 服务交接混乱第44-45页
        4.3.3 工作人员培训体系不健全第45-46页
第5章 服务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第46-52页
    5.1 “阳光之家”服务问题的成因第46-49页
        5.1.1 政府需求介入服务目标第47-48页
        5.1.2 督导、评估机构专业功能缺位第48-49页
        5.1.3 “阳光之家”服务能力不足第49页
    5.2 对“阳光之家”服务管理的建议第49-52页
        5.2.1 增强对服务对象需求的回应第49-50页
        5.2.2 提升“阳光之家”服务能力第50页
        5.2.3 建立常态化的服务信息反馈机制第50-51页
        5.2.4 定期检视、修订服务制度第51-52页
第6章 总结第52-54页
    6.1 研究结论第52-53页
    6.2 研究不足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附录1第59-60页
卷内备考表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界集的球包与完备集相关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已婚流动妇女家庭关系的矛盾体验--基于上海的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