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难点及可能的创新 | 第12-14页 |
1.4.1 研究难点 | 第12-13页 |
1.4.2 可能的创新 | 第13-14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4页 |
2.1 R&D的概念和特性 | 第14-15页 |
2.1.1 R&D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R&D的特性 | 第14-15页 |
2.2 知识溢出 | 第15-18页 |
2.2.1 知识溢出的概念 | 第15页 |
2.2.2 知识溢出途径 | 第15-17页 |
2.2.3 知识溢出的空间性 | 第17-18页 |
2.3 关于知识溢出的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2.4 文献综述评论 | 第22-24页 |
3 中国与OECD机电产品贸易概况 | 第24-36页 |
3.1 OECD建立历程 | 第24-25页 |
3.2 中国与OECD双边贸易变动情况分析 | 第25-28页 |
3.2.1 中国与OECD双边贸易额变动分析 | 第25-26页 |
3.2.2 中国与OECD贸易进出口贸易额变动分析 | 第26-28页 |
3.3 中国与OECD机电产品贸易变动分析 | 第28-35页 |
3.3.1 中国与OECD机电产品贸易额的变动情况 | 第28-30页 |
3.3.2 中国自OECD进口机电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3.3.3 中国与OECD进口机电产品贸易的国别差异 | 第31-35页 |
3.4 中国与OECD机电产品贸易对中国发展的贡献 | 第35-36页 |
4 知识空间溢出模型 | 第36-49页 |
4.1 理论模型 | 第36-39页 |
4.2 分析指标与数据 | 第39-40页 |
4.2.1 机电产品贸易国际R&D知识溢出指标 | 第39页 |
4.2.2 R&D知识资本存量 | 第39-40页 |
4.2.3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 | 第40页 |
4.3 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度 | 第40-49页 |
4.3.1 全要素生产率 | 第41-43页 |
4.3.2 随机前沿分析法(SFA)的模型 | 第43-46页 |
4.3.3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结果 | 第46-49页 |
5 知识空间溢出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9-58页 |
5.1 知识溢出模型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9-53页 |
5.2 机电产品贸易的知识溢出效应 | 第53-58页 |
5.2.1“首次溢出”与“二次溢出”的公式定义及估算结果 | 第53-55页 |
5.2.2 关于首次溢出和二次溢出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6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8-6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