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论文的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 第2章 AVS2编码标准与码流分析仪概述 | 第13-27页 |
| 2.1 AVS2视频编码标准 | 第13-21页 |
| 2.1.1 AVS2关键技术 | 第13-17页 |
| 2.1.2 编码位流结构 | 第17-18页 |
| 2.1.3 重要语法元素 | 第18-21页 |
| 2.2 解码端码流分析仪 | 第21-26页 |
| 2.2.1 Elecard HEVC Analyzer码流分析仪 | 第21-25页 |
| 2.2.2 CodecVisa码流分析仪 | 第25-26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编码端码流分析仪的设计 | 第27-51页 |
| 3.1 编码端码流分析仪的功能规划 | 第27-29页 |
| 3.2 编码参数的说明和提取 | 第29-39页 |
| 3.2.1 序列信息 | 第29-31页 |
| 3.2.2 图像信息 | 第31-33页 |
| 3.2.3 宏块信息 | 第33-35页 |
| 3.2.4 最小编码单元划分 | 第35-37页 |
| 3.2.5 编码模式的确定 | 第37-38页 |
| 3.2.6 帧内次优模式提取 | 第38-39页 |
| 3.3 编码端码流分析仪的图形化设计 | 第39-49页 |
| 3.3.1 MFC绘图机制 | 第40页 |
| 3.3.2 视频播放模块的设计 | 第40-44页 |
| 3.3.3 控制功能模块设计 | 第44-47页 |
| 3.3.4 数字显示模块设计 | 第47-4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4章 编码端码流分析仪测试与分析 | 第51-60页 |
| 4.1 码流分析仪测试条件 | 第51页 |
| 4.2 帧内编码测试分析 | 第51-56页 |
| 4.3 帧间编码测试分析 | 第56-58页 |
| 4.4 变换编码测试分析 | 第5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 5.1 总结 | 第60页 |
| 5.2 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