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理论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1.1 负荷预测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负荷预测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1 负荷预测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1.2.2 国内负荷预测应用发展 | 第13-14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负荷预测概述 | 第15-30页 |
| 2.1 负荷预测原理及特点 | 第15-18页 |
| 2.1.1 负荷预测原理 | 第15-16页 |
| 2.1.2 负荷预测特点 | 第16-17页 |
| 2.1.3 负荷预测分类 | 第17-18页 |
| 2.2 负荷预测的基本步骤 | 第18-19页 |
| 2.3 负荷预测的误差分析 | 第19-22页 |
| 2.4 常用负荷预测方法的概述 | 第22-29页 |
| 2.4.1 经典的负荷预测方法 | 第23-25页 |
| 2.4.2 负荷预测方法的新发展 | 第25-29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科技园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系统设计 | 第30-48页 |
| 3.1 科技园电力负荷规律分析 | 第30-32页 |
| 3.2 历史数据的处理 | 第32-35页 |
| 3.2.1 数据误差的来源 | 第33-34页 |
| 3.2.2 数据的处理 | 第34-35页 |
| 3.3 历史数据的选择 | 第35-36页 |
| 3.4 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36-43页 |
| 3.4.1 灰色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 3.4.2 气象影响因子 | 第37-39页 |
| 3.4.3 残差—马尔科夫修正模型 | 第39-43页 |
| 3.5 精度的检验方法 | 第43-45页 |
| 3.6 预测模型的实例应用 | 第45-47页 |
| 3.6.1 历史负荷数据的预处理 | 第45页 |
| 3.6.2 预测模型的可行性验证 | 第45-47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科技园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系统实现 | 第48-57页 |
| 4.1 需求分析 | 第48-51页 |
| 4.1.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48-49页 |
| 4.1.2 开发语言的选择 | 第49页 |
| 4.1.3 数据库概述 | 第49-51页 |
| 4.2 系统设计和流程 | 第51-56页 |
| 4.2.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1-52页 |
| 4.2.2 数据库结构设计 | 第52-53页 |
| 4.2.3 系统功能设计和实现 | 第53-56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电力负荷预测系统测试 | 第57-62页 |
| 5.1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 第57-58页 |
| 5.2 负荷预测系统的测试 | 第58-6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2-63页 |
| 6.1 结论 | 第62页 |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附录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