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自然群体的遗传分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7-17页
    1 遗传多样性概述第7-10页
        1.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第7页
        1.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第7-8页
        1.3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8-10页
            1.3.1 形态学水平第8页
            1.3.2 细胞学(染色体)水平第8-9页
            1.3.3 蛋白质(等位酶)水平第9页
            1.3.4 分子水平第9-10页
    2 野生大豆概述第10-12页
        2.1 野生大豆植物学特性第11页
        2.2 野生大豆的地理分布第11页
        2.3 野生大豆的应用第11-12页
            2.3.1 在杂交大豆研究中的应用第11-12页
            2.3.2 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第12页
            2.3.3 在大豆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第12页
    3 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3.1 形态水平、细胞水平的研究第12-13页
        3.2 蛋白质水平的研究第13页
        3.3 分子水平的研究第13页
    4 SNP标记的应用第13-15页
        4.1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14页
        4.2 种间亲缘关系分析第14页
        4.3 种质资源鉴定第14-15页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5页
    6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大豆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分化第17-2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7-19页
        1.1 实验材料第17-19页
        1.2 实验方法第19页
        1.3 数据处理第1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9-23页
        2.1 大豆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第19-21页
        2.2 大豆自然群体的聚类分析第21页
        2.3 大豆自然群体的主成分分析第21-23页
    3 小结与讨论第23-25页
第三章 不同类型大豆的遗传结构特异性第25-2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5页
        1.1 实验材料第25页
        1.2 实验方法第25页
        1.3 数据处理第2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2.1 不同类型大豆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第25-26页
        2.2 不同类型大豆与遗传结构分群的关系第26-28页
    3 小结与讨论第28-29页
第四章 大豆自然群体地理亚群遗传结构特异性第29-3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9页
        1.1 实验材料第29页
        1.2 实验方法第29页
        1.3 数据处理第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31页
        2.1 大豆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第29-30页
        2.2 大豆自然群体的不同地理区域的遗传分化第30页
        2.3 大豆自然群体地理亚群与地理来源的关系第30-31页
    3 小结与讨论第31-33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9页
Abstract第39-40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谷子白发病发病过程观测及相关致病因子初探
下一篇:大豆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GmDGAT1A)的表达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