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1.3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1.3.1 中小金融机构 | 第17页 |
1.3.2 金融包容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8-20页 |
1.4.1 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1 文献调研与理论分析法 | 第21页 |
1.5.2 比较分析法 | 第21页 |
1.5.3 实证分析法 | 第21页 |
1.6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21-24页 |
1.6.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1.6.2 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22-24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24-43页 |
2.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24-35页 |
2.1.1 金融包容的内涵、评价指标及在各国的实践 | 第24-32页 |
2.1.2 中小金融机构对金融包容的影响 | 第32-35页 |
2.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 第35-40页 |
2.2.1 金融包容在我国的发展及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39页 |
2.2.2 中小金融机构对金融包容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40-43页 |
2.3.1 国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40-41页 |
2.3.2 国内研究动态评述 | 第41-42页 |
2.3.3 已有文献的不足及对本文的借鉴 | 第42-43页 |
第3章 中小金融机构影响金融包容的理论分析和机制探讨 | 第43-51页 |
3.1 基于“小银行优势论”的理论分析和作用机制 | 第43-47页 |
3.1.1 中小金融机构具有的信息成本优势 | 第44-45页 |
3.1.2 中小金融机构具有的代理成本优势 | 第45-47页 |
3.2 基于银行业结构相关假说的理论分析和作用机制 | 第47-49页 |
3.2.1 银行业竞争与贷款利率 | 第47-48页 |
3.2.2 银行业竞争与关系型融资 | 第48-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及金融包容现状 | 第51-71页 |
4.1 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路径及现状 | 第51-60页 |
4.1.1 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成长历程及市场定位 | 第51-53页 |
4.1.2 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 | 第53-60页 |
4.2 中国金融包容的发展现状及国际比较 | 第60-69页 |
4.2.1 正规金融机构账户拥有率比较 | 第60-62页 |
4.2.2 正规金融机构账户活跃度比较 | 第62-64页 |
4.2.3 正规金融机构账户使用情况比较 | 第64-65页 |
4.2.4 手机银行与互联网支付比较 | 第65-67页 |
4.2.5 储蓄、信贷、保险服务使用情况比较 | 第67-69页 |
4.3.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中小金融机构对金融包容影响的整体检验:基于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化的视角 | 第71-86页 |
5.1 问题的提出 | 第71-72页 |
5.2 中国地区金融包容水平的测度 | 第72-79页 |
5.2.1 金融包容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 第72-73页 |
5.2.2 中国金融包容指标的选取与指数计算 | 第73-75页 |
5.2.3 中国各地区金融包容水平比较 | 第75-79页 |
5.3 研究设计 | 第79-80页 |
5.3.1 模型设定 | 第79页 |
5.3.2 变量说明 | 第79-80页 |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80-85页 |
5.4.1 变量的统计分析 | 第80-81页 |
5.4.2 图像分析 | 第81-82页 |
5.4.3 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82-85页 |
5.5 本章小结及相关研究启示 | 第85-86页 |
第6章 中小金融机构对微观企业金融服务使用的影响:基于不同规模企业的实证检验 | 第86-107页 |
6.1 问题的提出 | 第86-88页 |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88-89页 |
6.3 研究设计 | 第89-96页 |
6.3.1 数据来源 | 第89-90页 |
6.3.2 模型设定 | 第90-91页 |
6.3.3 变量说明 | 第91-96页 |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96-105页 |
6.4.1 描述性统计 | 第96-97页 |
6.4.2 银行业市场结构、中小银行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实证检验 | 第97-102页 |
6.4.3 稳健性检验 | 第102-105页 |
6.5 本章小结及相关研究启示 | 第105-107页 |
第7章 中小金融机构对于微观家庭金融服务使用的影响:基于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实证检验 | 第107-134页 |
7.1 问题的提出 | 第107-109页 |
7.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109-112页 |
7.3 研究设计 | 第112-120页 |
7.3.1 数据来源 | 第112-113页 |
7.3.2 与收入相关的金融包容的不平等性测度 | 第113-116页 |
7.3.3 模型设定 | 第116-117页 |
7.3.4 相关变量说明 | 第117-120页 |
7.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120-132页 |
7.4.1 描述性统计 | 第120-122页 |
7.4.2 中小金融机构与家庭金融包容水平的实证检验 | 第122-132页 |
7.5 本章小结及相关研究启示 | 第132-134页 |
第8章 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 第134-143页 |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35-137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137-141页 |
8.2.1 政府在实施金融包容政策中的作用 | 第137-140页 |
8.2.2 金融机构在提供包容性金融服务中的作用 | 第140-141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