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概述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2 表面等离子体的电磁场理论 | 第12-30页 |
·表面等离子体简介 | 第12页 |
·半无限金属-介质交界面的表面等离子体 | 第12-18页 |
·介质包覆金属膜中的表面等离子体 | 第18-21页 |
·表面等离子体的特征参数 | 第21-24页 |
·色散关系 | 第24-25页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激发方式 | 第25-30页 |
·棱镜耦合 | 第26-27页 |
·光栅耦合 | 第27-29页 |
·波导耦合 | 第29-30页 |
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 | 第30-56页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第30-36页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折射率传感器 | 第31-34页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 第34页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主要性能 | 第34-36页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36-42页 |
·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 第36-37页 |
·严格耦合波理论 | 第37-40页 |
·金属介电常数模型—Lorentz-Drude Mode | 第40-42页 |
·亚波长光栅型传感器设计 | 第42-56页 |
·亚波长光栅中超强透射现象 | 第42-44页 |
·亚波长金属光栅结构Ⅰ | 第44-49页 |
·光栅结构参量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关系 | 第44-45页 |
·亚波长金属光栅结构Ⅰ的传感特性分析 | 第45-49页 |
·亚波长介质光栅结构Ⅱ | 第49-56页 |
4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总结 | 第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