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方言对中国艺术歌曲在演唱中吐字的影响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山东方言与歌唱语言 | 第8-19页 |
第一节 普通话与方言 | 第8-10页 |
1.普通话 | 第8-9页 |
2.方言 | 第9-10页 |
第二节 山东方言 | 第10-17页 |
1.中原官话-枣庄方言 | 第10-12页 |
2.冀鲁官话-沂源方言 | 第12-14页 |
3.胶辽官话-青岛方言 | 第14-17页 |
第三节 歌唱语言 | 第17-19页 |
1.语言是歌唱的基础 | 第17-18页 |
2.歌唱语言中的元音 | 第18页 |
3.歌唱语言的处理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山东方言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影响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山东方言对歌唱生理肌能的影响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山东方言的声调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影响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山东方言的咬字发音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影响 | 第22-25页 |
第四节 山东方言对中国艺术歌曲韵意表达的影响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山东方言对影响中国艺术歌曲的解决方法 | 第27-37页 |
第一节 普通话语调的正音训练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声母在歌唱中的训练 | 第28-29页 |
第三节 韵母在歌唱中的训练 | 第29-32页 |
1.单韵母的发音练习方法 | 第29-30页 |
2.复韵母的发音练习 | 第30-31页 |
3.鼻韵母的发音训练 | 第31-32页 |
第四节 声调在歌唱中的训练 | 第32-34页 |
1.阴平调的练习 | 第32页 |
2.阳平调的练习 | 第32-33页 |
3.上声调的练习 | 第33页 |
4.去声调的练习 | 第33-34页 |
第五节 儿化音在歌唱中的训练 | 第34页 |
第六节 字尾的正音训练 | 第34-37页 |
1.直喉收声法 | 第34-35页 |
2.敛唇收声法 | 第35页 |
3.展辅收声法 | 第35页 |
4.穿鼻收声法 | 第35-36页 |
5.抵腭收声法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41页 |